闻说能文山阁老,比年幽兴著林泉。
自开鹿苑知何日,不向虎溪今十年。
寥寥清言坐中士,皎皎寒月山间天。
不堪世俗看支遁,曾有篇章忆惠连。
闻说能文山阁老,比年幽兴著林泉。
自开鹿苑知何日,不向虎溪今十年。
寥寥清言坐中士,皎皎寒月山间天。
不堪世俗看支遁,曾有篇章忆惠连。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括所作,名为《赠天台冲寂道人》。诗中以“闻说能文山阁老”开篇,巧妙地将受赠的对象与古代文人相联系,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接着,“比年幽兴著林泉”一句,描绘了道人隐居山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
“自开鹿苑知何日,不向虎溪今十年。”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表达了对道人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对其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敬仰。鹿苑与虎溪,分别象征着祥和与宁静,进一步强调了道人的生活选择与追求。
“寥寥清言坐中士,皎皎寒月山间天。”这两句运用了清言与寒月的意象,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高洁的画面,暗示了道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其思想的纯净与高远。
最后,“不堪世俗看支遁,曾有篇章忆惠连。”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支遁和谢惠连的名字,表达了对道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钦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道人生活态度的认同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道人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高洁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审美情趣。
清净当深处,虚明向远开。
卷帘无俗客,应只见云来。
千枝花里玉尘飞,阿母宫中见亦稀。
应共诸仙斗百草,独来偷得一枝归。
九色云中紫凤车,寻仙来到洞仙家。
飞轮回处无踪迹,唯有斑斑满地花。
渌酒白螺杯,随流去复回。
似知人把处,各向面前来。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
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垒石盘空远,层层势不危。
不知行几匝,得到上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