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日苦少别日多,为君盛年行蹉跎。
忧来援琴聊短歌,羽声慷慨调不和。
悲风四起扬尘沙,浮云摧颓互相加。
人生奄忽若春华,谁家客游常无家。
中曲不觉泪滂沱,揽衣出户夜如何。
众星历历月低河,鸿雁嗷嗷鸣相过,欲往从之畏蔚罗。
会日苦少别日多,为君盛年行蹉跎。
忧来援琴聊短歌,羽声慷慨调不和。
悲风四起扬尘沙,浮云摧颓互相加。
人生奄忽若春华,谁家客游常无家。
中曲不觉泪滂沱,揽衣出户夜如何。
众星历历月低河,鸿雁嗷嗷鸣相过,欲往从之畏蔚罗。
这首《燕歌行(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开篇“会日苦少别日多”,以对比手法点明相聚的珍贵与离别的频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为君盛年行蹉跎”一句,既是对友人青春易逝的惋惜,也暗含了对自身或他人未能把握时光、实现理想的遗憾。
“忧来援琴聊短歌,羽声慷慨调不和”两句,借弹琴抒发内心的忧郁,琴声虽慷慨激昂,却难以调和内心的愁绪,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复杂与矛盾。
“悲风四起扬尘沙,浮云摧颓互相加”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悲风四起,尘沙飞扬,浮云破碎,象征着世事的动荡与人心的脆弱。
“人生奄忽若春华,谁家客游常无家”将人生比作短暂的春花,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同时感叹漂泊他乡的孤独与无根感。
“中曲不觉泪滂沱,揽衣出户夜如何”写出了主人公在深夜独自面对内心情感时的无助与痛苦,泪水如雨般落下,无法找到出口。
“众星历历月低河,鸿雁嗷嗷鸣相过,欲往从之畏蔚罗”以星空、鸿雁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但又因恐惧与顾虑而止步不前,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燕歌行(其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