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净豁持钵求度为说偈言》
《净豁持钵求度为说偈言》全文
宋 / 真德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一真不昧人中佛,五戒俱全俗里僧。

必待方袍与圆顶,维摩庞老又何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ìnghuōchíqiúwèishuōyán
sòng / zhēnxiù

zhēnmèirénzhōngjièquánsēng

dàifāngpáoyuándǐngwéipánglǎoyòucéng

翻译
在人群中,他像一个真正的觉悟者,如同佛陀一般
他严格遵守五戒,行为如同世俗中的僧侣
注释
真不昧:真正明白,不迷惑。
人中佛:人间的佛陀,指有极高道德修养的人。
五戒:佛教中的五项基本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俗里僧:世俗中的僧侣,指在社会生活中修行佛法的人。
方袍:僧侣穿的方形僧衣。
圆顶:佛教僧侣的头饰,如僧帽或僧冠。
维摩庞老:维摩诘,佛教中的菩萨,这里可能借代有智慧的高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真德秀所作的《净豁持钵求度为说偈言》中的片段。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评价和对佛教徒身份的理解。"一真不昧人中佛"赞扬了那些内心纯净,明悟真理的人,即使在世俗中也能展现出佛性的光辉。"五戒俱全俗里僧"进一步强调了遵守佛教戒律的重要性,即使是在世俗社会中生活,也要保持出家人的清净戒律。

"必待方袍与圆顶"通常指的是僧侣的服饰,暗示只有形式上的僧侣装扮,并不足以定义一个人的修行境界。"维摩庞老又何曾"引用了佛教故事,维摩诘是智慧的象征,庞老可能是指某位修行高深的老僧,诗人以他为例,指出真正的佛法修为并不在于外在的仪容,而在于内心的修为和实践。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内在修行的重视,认为真正的佛教徒应是内在清净,而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僧侣身份或形式。

作者介绍
真德秀

真德秀
朝代:宋   号:西山   籍贯: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   生辰: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人 。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猜你喜欢

零陵·其一

九疑山色照湘波,西接苍梧御气多。

一自重华巡狩后,零陵风俗好韶歌。

(0)

古意·其一

赠欢百合根,根比?花好。大小总骈头,瓣瓣长相抱。

(0)

广州花朝·其三

海棠晴暖候,红影满春山。

朵朵如醇酒,酡人白玉颜。

(0)

塞儿曲·其四

箕踞而反言,佯为蛮种落。

袍帽尽鼲貂,拦街弄弦索。

(0)

莱圃杂咏·其十七

母竹春多笋,新篁十日齐。

箨龙谁忍斸,留荫白云溪。

(0)

渔曲·其三

花中藏跳白,出没少鱼惊。

向夕鸣榔去,知予是月明。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