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阴秋气集,幽花独清新。
临风玉一簪,含情待何人。
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
徘徊明月光,泛泛如相亲。
因之欲有托,风鬟渺冰轮。
堂阴秋气集,幽花独清新。
临风玉一簪,含情待何人。
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
徘徊明月光,泛泛如相亲。
因之欲有托,风鬟渺冰轮。
这首诗以“玉簪”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簪在秋日的静谧与清新的景象,以及其含蓄的情感表达。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融合,营造出一种既独立又深情的意境。
首句“堂阴秋气集”,点明了季节和环境,秋气的聚集暗示了一种沉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幽花独清新”描绘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朵幽花独自绽放,散发出清新之气,象征着孤独中的美好与纯净。
“临风玉一簪”一句,将玉簪比作临风的玉簪,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玉簪的形态,也暗示了它在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如同一位优雅的女子在轻风中舞动。接下来,“含情待何人”则直接揭示了玉簪所蕴含的情感,它似乎在等待着某个人的到来,这份等待充满了期待与渴望。
“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即使没有展现出来,但内心的情感更加真实与纯粹。这不仅是对玉簪情感的描述,也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状态的一种隐喻。
“徘徊明月光,泛泛如相亲”则将情感的表达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在明月的照耀下,玉簪似乎在与月光进行着亲密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共鸣。月光的泛泛之光,仿佛是情感的媒介,让两者之间产生了更深的联系。
最后,“因之欲有托,风鬟渺冰轮”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玉簪寄托自己的情感,就像风中的发丝与遥远的冰轮(月亮)一样,虽然相隔遥远,但情感却能跨越时空,达到某种超越性的连接。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情感表达的深思熟虑和艺术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簪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情感之深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于情感真挚表达的追求。
天生良史笔,浪迹擅文藻。
中夏授参谋,东夷愿闻道。
行轩玩春日,饯席藉芳草。
幸得师季良,欣留箧笥宝。
.
斤溪数亩田,素心拟长往。
翳君曲得引,使我缨俗网。
风尘岂不劳,道义成心赏。
春郊桃李月,忍此戒征两。
官闲幕府下,聊以任纵诞。
文学鲁仲尼,高标嵇中散。
出门时雨润,对酒春风暖。
感激知己恩,别离魂欲断。
邬载策名十二载,独立先斯文。
迩来及门者,半已升青云。
青云岂无姿,黄鹄素不群。
一辞芸香吏,几岁沧江濆。
散职既不羁,天听亦昭闻。
虽承急贤诏,未谒陶唐君。
薄俸还自急,此言那足云。
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蕙草正可摘,豫章犹未分。
宗师忽千里,使我心氛氲。
第二百一十卷
罢战回龙节,朝天上凤池。
寒生五湖道,春入万年枝。
召化多遗爱,胡清已畏知。
怀恩偏感别,堕泪向旌麾。
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
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
从公亦何幸,长与珮声随。
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
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
--皇甫曾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
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
--皎然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
--郑说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
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
--崔子向筌忘心己默,磬发夜何其。
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
--皇甫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