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风外帘,常时悬高阁。
若誇酒味美,聊劝行人酌。
但浇愁肠宽,奚畏守犬恶。
客心方摇旌,逢此慰寂寞。
百尺风外帘,常时悬高阁。
若誇酒味美,聊劝行人酌。
但浇愁肠宽,奚畏守犬恶。
客心方摇旌,逢此慰寂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古代酒肆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酒与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人孔平仲以“百尺风外帘”开篇,巧妙地将酒肆的环境与自然风力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豪迈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帘子在风中轻轻摆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酒肆内外世界的对比。
接着,“常时悬高阁”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酒肆的位置和日常状态,仿佛它始终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过往行人的光顾。这样的描述,让人不禁联想到酒肆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地方,更是心灵停泊的港湾。
“若誇酒味美,聊劝行人酌”,这两句直接点明了酒的作用——不仅仅是解渴,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邀请行人品尝美酒,表达了对远方旅人的一种关怀和慰藉,同时也暗示了酒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但浇愁肠宽,奚畏守犬恶”,这两句则深化了酒与情感的关系。酒可以缓解内心的忧愁,让人暂时忘却烦恼,而“守犬恶”则可能象征着外界的不理解或压力,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内心的力量和自我安慰的重要性。
最后,“客心方摇旌,逢此慰寂寞”两句,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摇旌”这一动作,生动地描绘了旅人心情的波动,而遇到酒肆的那一刻,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一片避风港,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酒肆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体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古人对于友情、慰藉和自我疗愈的重视。
客怀正赖春相与,苦欲留春天不许。
送君一舸下南徐,落花起舞流莺语。
鲛人浴出扶桑茧,天女染作红云段。
君从何处得锦机,借与人间为样看。
青杏园深暖漏长,柳绵如雪扑酒缸。
吴姬道字未端正,当垆学唱新番腔。
貔貅百万张颐仰,都将铁瓮盛春酿。
有客高谈四座倾,主人合序诸侯上。
日边此别各南北,君颐始髭我衰白。
何以赠之折柳条,千丝万丝心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