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古·其六》
《拟古·其六》全文
宋 / 张九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愿随春阳和,不随秋草萎。

光阴瞬息耳,忧悲亦何为。

兰蕙生深林,时有朝露滋。

清香随春风,邈若有所思。

我亦慕明德,杖藜往从之。

林深不可见,相遇终有时。

(0)
注释
春阳:春天的阳光,象征生机。
秋草萎:秋天草木凋零。
瞬息:形容时间极短。
忧悲:忧虑和悲伤。
兰蕙:兰花和蕙草,象征高雅纯洁。
朝露:早晨的露水,象征清新。
清香:指兰花等植物的香气。
邈:深远,遥远。
明德:光明的品德,高尚的道德。
杖藜:拄着藜杖,表示老者或学者的出行。
林深:树林深处,隐喻难以触及的地方。
相遇:指期待的相会。
翻译
我愿跟随春天的温暖,不似秋天草木枯萎。
时间如白驹过隙,忧虑悲伤又有何用呢?
兰花蕙草生长在幽深的森林,常有早晨的露水滋润。
它们的清香随风飘散,仿佛在远方沉思冥想。
我也仰慕光明的美德,拄着藜杖去追寻。
虽然林木深深,看不见尽头,但相遇总会有一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统一的哲学思考,以及他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首句“愿随春阳和,不随秋草萎”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和煦,而不是像秋天的枯草那样萎靡不振。这两者分别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与衰败,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积极向上态度的肯定。

接着“光阴瞬息耳,忧悲亦何为”则是一种哲学反思,指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使得人的忧伤和悲哀变得毫无意义。诗人通过这种表述,传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在劝诫自己要有超脱红尘的境界。

“兰蕙生深林,时有朝露滋”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景象,其中“兰蕙”指的是兰花和蕙草,这两者都是古代文人常用来比喻高洁品格的植物。它们生长在深林之中,不为尘世所染,偶尔受到朝露的滋润,象征着诗人的高洁自持以及对纯净生活的向往。

“清香随春风,邈若有所思”则是说兰蕙散发的清香随着春天的微风飘逸,似乎带有一种遥远而深沉的思想。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我亦慕明德,杖藜往从之”表露了诗人的道德追求。他自诩为慕道德之人,愿意像古代圣贤那样,用手杖拂去障碍,追随道德的光辉。

最后“林深不可见,相遇终有时”则是一种对未来美好遭遇的期待。虽然现在在这个深邃的森林中难以望见彼此,但诗人相信总有一天能够相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追求高洁品格、超越世俗纷扰以及对未来美好遭遇的期待。

作者介绍

张九成
朝代:宋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猜你喜欢

岸树二首

岸头树子直如筠,谁遣相招住水滨。
不合镜中贪照影,照来照去总斜身。

(0)

跋淳溪汪立义大学致知图二首

杏坛何物是家风,只在当人阿堵中。
谁作新图漏消息,淳溪溪上钓鱼翁。

(0)

跋汪省干诗卷二首

向来刘翰有诗声,近日汪经更得名。
月在梅花冰在月,与君句子各争清。

(0)

碧落洞四首

碧落诸峰是碧簪,忽於平地插瑶岑。
洞中定有神仙宅,玉室金堂不可寻。

(0)

泊流潢驿,潮风大作二首

忽看草树总离披,记得沙行昨日时。
除却潮来无别事,海风动地亦何为。

(0)

晨炊叱驭驿,观海边野烧

南海惊涛卷玉缸,北山野烧展红憧。
山神海伯争新巧,并慰诗人眼一双。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