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不识天有数,刚要为霖触天怒。
天呼六丁驱下来,不容驻脚天街路。
雷神伐鼓云扬旗,火鞭乱打列缺驰。
海波起立一千丈,阳侯叫噪冯夷嘻。
泥鳅土蟮妖鬼技,侧睨坳洼务得志。
那知龙抱九土忧,弭角摧鳞潜出涕。
哀哉九土毛骨焦,虾蟆蜥蜴担工劳。
尔龙稳稳卧海窟,再莫多事生惊涛。
海中虽无五花树,海中绰有宽闲地。
朝吐扶桑白日光,暮吞细柳赪霞气。
我闻北周是太荒,一团阴气余无阳。
何不衔取玉烛上天去,晒破鳌足八极俱辉光。
老龙不识天有数,刚要为霖触天怒。
天呼六丁驱下来,不容驻脚天街路。
雷神伐鼓云扬旗,火鞭乱打列缺驰。
海波起立一千丈,阳侯叫噪冯夷嘻。
泥鳅土蟮妖鬼技,侧睨坳洼务得志。
那知龙抱九土忧,弭角摧鳞潜出涕。
哀哉九土毛骨焦,虾蟆蜥蜴担工劳。
尔龙稳稳卧海窟,再莫多事生惊涛。
海中虽无五花树,海中绰有宽闲地。
朝吐扶桑白日光,暮吞细柳赪霞气。
我闻北周是太荒,一团阴气余无阳。
何不衔取玉烛上天去,晒破鳌足八极俱辉光。
这首明代诗人王淮的《张道玄天师画降龙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神话场景。诗中以老龙不识天数,试图行云布雨而触怒天庭为引子,展现了龙与雷神、云旗、火鞭等天神激烈冲突的情景。龙被驱赶,海浪翻腾,海中生物如虾蟆蜥蜴受苦,反映出天地间自然秩序的严酷。
然而,龙并未因此放弃,它深感大地之忧,含泪潜伏,表达出对众生的关怀。诗人借此寓言,批评了北周时期阴气过重,缺乏光明,呼吁龙将光明带到人间,象征着希望和改变。整首诗语言形象,富有象征意义,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
欲随年少强游春,自觉风光不属身。
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
高情雅韵三峰守,主领清光管白云。
自笑亦曾为刺史,苏州肥腻不如君。
山阳太守政严明,吏静人安无犬惊。
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平生中表最情亲,浮世那堪聚散频。
谢朓却吟归省阁,刘桢犹自卧漳滨。
旧游半似前生事,要路多逢后进人。
且喜新吟报强健,明年相望杏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