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筑长歌意始真,斩蛇元是感乡人。
大风不起人非昔,台下滔滔泗水春。
击筑长歌意始真,斩蛇元是感乡人。
大风不起人非昔,台下滔滔泗水春。
这首诗《汉高祖歌风台》由宋代诗人汪梦斗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追忆,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与人文思考。
首句“击筑长歌意始真”,描绘了汉高祖刘邦在歌风台上击筑长歌的情景,这里的“击筑”和“长歌”不仅展现了刘邦豪迈不羁的性格,也寓意着他内心深处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真正的情感流露于歌声之中。
次句“斩蛇元是感乡人”,则进一步揭示了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支持与期盼。这不仅是对刘邦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更是对人民群众力量的肯定,强调了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后两句“大风不起人非昔,台下滔滔泗水春”,则将视角转向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通过“大风不起”暗示了英雄不再,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而“人非昔”则表达了对人事更迭、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台下滔滔泗水春”以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反衬出历史的沧桑,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忘历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与人民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
剑溪之南有佳处,山灵尸之不轻付。
张公鼻祖晋司空,谈笑得地开窗户。
溪光如镜新佛拭,白云青嶂无朝暮。
伏几读书时举头,万象争阵陶谢句。
公今仙去有嗣子,关塞崎岖方叱驭。
山城何曾叹如斗,皦皦不受世俗污。
君不见伾文往者势如山,朝士几人无汗颜?
尊公遗事不须述,但看当时出处间。
交旧天涯晓宿稀,年来独子付心期。
满床文史对谈处,万里风霜并辔时。
雨滴空阶怜夜榻,吟牵芳草梦春池。
合沙桥下东流水,双鲤何时上钓丝?
车马填门拨不开,吾宗得隽凯歌回。
折将蟾苑一枝桂,泛入萱堂百岁杯。
雅望素钦山竦岳,芳名中占斗中魁。
先登赖子光邦族,继踵行看衮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