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细筲三簸用精,古称玉柱岂虚评。
请看纳稼犹无暇,几变勤治粒乃成。
粗细筲三簸用精,古称玉柱岂虚评。
请看纳稼犹无暇,几变勤治粒乃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具筛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与价值。诗人以“粗细筲三簸用精”开篇,形象地描述了筛子在筛选谷物时的精细操作,强调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精准度和实用性。接着,“古称玉柱岂虚评”一句,将筛子比作“玉柱”,赞美它如同珍贵的玉柱一般,非同凡响,实至名归,进一步突出了筛子在农业工具中的地位和价值。
后两句“请看纳稼犹无暇,几变勤治粒乃成”则从时间与过程的角度,展现了农民在收获季节的忙碌与辛勤。通过“纳稼”(收获农作物)与“粒”(谷物)的关联,诗人表达了农民在繁忙的农事中,通过不断的劳作与精心管理,最终使得谷物得以成熟与收获的过程。这里不仅体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也蕴含了对农业劳动智慧与成果的尊重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筛子这一简单农具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农民劳作场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利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璇霄廓纤翳,朗月流素辉。
不寐爱清夜,步月临前池。
故人隔千里,宿昔共襟期。
川途虽云邈,相思同此时。
相思不相见,中怀浩无涯。
仰视列宿拱,紫垣正巍巍。
万类荷甄陶,嘿运玄化机。
真宰亦何喻,中心应自知。
何由得披豁,一写暌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