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雨雪大如瓮,马蹄晓蹴东华冻。
长安雨雪大如掌,磔磔商车竞来往。
先生名利两不干,骑驴底事冲风寒。
风髯猎猎雪种种,三尺蹇驴僵不动。
自知清骨为诗瘦,不道玉山和雪耸。
君不见长安有客似龟缩,梦魂不到山阴曲。
陶家风味党家奢,煮茗烹羔总庸俗。
清标何似襄阳老,一片襟怀自倾倒。
只因灞桥觅诗忙,非是长安被花恼。
豪吟往往凌鲍谢,长才靡靡压郊岛。
载披毫素眼生花,悲吒无端动清昊。
长安雨雪大如瓮,马蹄晓蹴东华冻。
长安雨雪大如掌,磔磔商车竞来往。
先生名利两不干,骑驴底事冲风寒。
风髯猎猎雪种种,三尺蹇驴僵不动。
自知清骨为诗瘦,不道玉山和雪耸。
君不见长安有客似龟缩,梦魂不到山阴曲。
陶家风味党家奢,煮茗烹羔总庸俗。
清标何似襄阳老,一片襟怀自倾倒。
只因灞桥觅诗忙,非是长安被花恼。
豪吟往往凌鲍谢,长才靡靡压郊岛。
载披毫素眼生花,悲吒无端动清昊。
这首元代张仲深的《题灞桥风雪图》描绘了长安冬季风雪交加的景象。首句“长安雨雪大如瓮”和“长安雨雪大如掌”形象地写出雪势之大,马蹄踏在冻结的道路上发出响声,商贾车辆穿梭其中,显示出冬日市井的繁忙。诗人以“先生名利两不干”表达对名利的超脱态度,即使顶风冒雪骑驴出行,也只为寻找诗的灵感。
诗人自嘲“三尺蹇驴僵不动”,清瘦的身姿与洁白的雪景形成对比,他自言清贫的生活因诗歌而显得高洁。接下来,诗人将自己与“龟缩”的长安客相对,暗示自己的志向不在世俗享乐,而是追求像襄阳老者那样的高雅情趣,忙于在灞桥寻觅诗意,而非为花所困。
诗人豪情壮志,诗才横溢,甚至能超越鲍照、谢灵运等前辈,其才情深深打动读者。最后,他挥毫泼墨,眼中生花,情感激昂,仿佛能感动天地。整首诗通过描绘风雪中的场景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追求和高尚的情操。
壶山何盘盘,种松几千个。
彼美松下人,悠然共云卧。
天风清响交,夜月凉阴堕。
兴来援素琴,扫石松间坐。
一弹舞鹤翔,再鼓流泉和。
铿锵古调谐,清绝俗耳破。
曲中万籁寂,遥见仙人过。
举手招赤松,轻举谁能那。
天外苍鹰决云下,山麓玄熊亦惊咤。
锦鸡势落双彀中,草偃风回不容罅。
五羊赵王工羽毛,水墨孰与林良高。
閒中作此有深意,不用千钱归水曹。
水曹世家原古歙,三试场中三奏捷。
英雄夺锦人争誇,斯士斯图正相协。
呼童启轴悬中堂,青春白日生辉光。
郢人燕说亦有道,远大相期君莫忘。
沈君家住钱塘县,自小从师学书剑。
一朝随牒上京师,总诧青油幕中彦。
此时正伐西南夷,尚书帐前多虎貔。
君来跨马作从事,不怕羽檄如星驰。
凯旋北阙方行赏,元戎再入东西广。
载笔先须拣俊才,属櫜又复辞天仗。
朅来元戎罢远征,却总江淮漕运兵。
辕门案牍分曹署,巨舰旌旄作队行。
君在军中不贪利,学取汉朝清白吏。
主人喜是平江孙,佐史还推隐侯裔。
手提长铗漫空弹,一榻恒依大将坛。
半生饱识从军乐,八品甘为寄禄官。
莫惜青衫留滞久,老大功名须到手。
殷勤我是尚书郎,送别旗亭重回首。
义兴之郊,有山隆隆。孰窆其亲,有孝徐公。
有庐萧萧,倚山之麓。徐公是居,哀慕孔笃。
爰有鸠二,来巢于梁。其色缟缟,如君子裳。
雁雁于飞,日泳于渚。濯濯其仪,扰而不去。
观者动色,异口同词。有瑞徐公,维天锡之。
一锡不已,乃至于再。发彼庆源,如水斯溉。
济济徐公,改服来朝。贰命秩宗,维庆之昭。
允显其身,亦显其子。奕世光荣,维庆之似。
维孝锡类,庆与之俱。孰瑞之诬,而大其闾。
庆也无涯,勖哉令德。匪瑞之夸,繄孝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