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见卓锥,震旦仰雄最。
叩门谒香台,据地乃非大。
削立外无阶,穿空中不碍。
矫立长风巅,万里散秋籁。
天地莽相围,白日转檐外。
太行青嶂断,烟雾积幽蔼。
漳汶与滹沱,流空忽交会。
帆樯趋溟渤,鸿雁下吴会。
回首送秋云,萧萧出燕塞。
缅思开皇年,建造盛幢盖。
移国女宠阶,贻家适宗废。
福田安得长,遗迹岿犹在。
嗟余尘鞅倦,聊驻绝景对。
落景下层梯,茫茫广川晦。
百里见卓锥,震旦仰雄最。
叩门谒香台,据地乃非大。
削立外无阶,穿空中不碍。
矫立长风巅,万里散秋籁。
天地莽相围,白日转檐外。
太行青嶂断,烟雾积幽蔼。
漳汶与滹沱,流空忽交会。
帆樯趋溟渤,鸿雁下吴会。
回首送秋云,萧萧出燕塞。
缅思开皇年,建造盛幢盖。
移国女宠阶,贻家适宗废。
福田安得长,遗迹岿犹在。
嗟余尘鞅倦,聊驻绝景对。
落景下层梯,茫茫广川晦。
这首诗描绘了景州开福寺塔的壮丽景象和历史背景。诗人姚鼐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塔的雄伟与周围环境的辽阔,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敬仰。
首句“百里见卓锥,震旦仰雄最”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开福寺塔在百里之外就能清晰可见,其雄伟之姿令人仰慕。接着,“叩门谒香台,据地乃非大”则暗示了塔的庄严与神圣,即便站在地面上也难以完全领略其宏大。
“削立外无阶,穿空中不碍”描绘了塔身的挺拔与独特,仿佛从天而降,直插云霄,却又与天空和谐共存。“矫立长风巅,万里散秋籁”进一步渲染了塔的高耸与气势,长风在塔顶呼啸,仿佛能传遍万里的秋声。
“天地莽相围,白日转檐外”将塔置于广阔的天地间,太阳似乎也在塔的边缘转动,强调了塔的壮观与宏伟。“太行青嶂断,烟雾积幽蔼”则通过远山与烟雾的描绘,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神秘感。
“漳汶与滹沱,流空忽交会”展示了塔周围的自然景观,两条河流在空中交汇,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融合。“帆樯趋溟渤,鸿雁下吴会”描绘了远处船只与飞鸟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回首送秋云,萧萧出燕塞”以诗人回望的姿态,将思绪带向远方,秋云飘渺,仿佛引领着人穿越燕塞,感受历史的深远与广阔。“缅思开皇年,建造盛幢盖”回顾了开福寺塔的历史,追忆其在开皇年间建造时的辉煌与繁盛。
“移国女宠阶,贻家适宗废”反映了塔与政治、家族命运的关联,暗示了历史变迁中的兴衰与无奈。“福田安得长,遗迹岿犹在”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得以保存的欣慰与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长久存在的渴望。
最后,“嗟余尘鞅倦,聊驻绝景对”抒发了诗人对尘世劳碌的厌倦,以及对眼前美景的欣赏与留恋。“落景下层梯,茫茫广川晦”以夕阳西下,诗人缓缓下梯,广袤的河流在暮色中变得模糊,收束了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景州开福寺塔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历史价值,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