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谢中丞还蜀·其二》
《送谢中丞还蜀·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元戎幕府檄书成,袍鼓春风遂不鸣。

东观齐名推李杜,西台独坐见澄清。

君王更寝中山箧,谈笑堪销渤海兵。

暂去恐非高卧日,伫看安石起苍生。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谢中丞还蜀》其二,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谢中丞归蜀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才能的肯定与期待。

首句“元戎幕府檄书成”,描绘了谢中丞在军中幕府中完成重要任务的情景,暗示其功绩卓著。接着“袍鼓春风遂不鸣”一句,以“袍鼓”象征军队的行动,用“春风不鸣”比喻谢中丞归隐或不再参与军事行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谢中丞从战场到文治的转变的感慨。

“东观齐名推李杜,西台独坐见澄清”两句,将谢中丞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相提并论,赞扬其文采斐然;同时,“西台独坐见澄清”则暗示谢中丞在政务上能带来清明与稳定,体现了诗人对谢中丞政治才能的高度评价。

“君王更寝中山箧,谈笑堪销渤海兵”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谢中丞智谋和谈吐风趣的赞赏,认为他能以轻松的方式解决国家大事,消除边疆的战争威胁,展现了诗人对谢中丞治理国家能力的充分信任。

最后,“暂去恐非高卧日,伫看安石起苍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谢中丞暂时离开官场的不舍,同时也充满期待,希望谢中丞能再次出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体现了诗人对谢中丞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寄予的厚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谢中丞归蜀这一事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对谢中丞才能的极高评价和对其未来作为的无限期待,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咸阳王功德诗·其九

既庶既富,建学立教。笾豆鼓钟,于乐孔庙。

(0)

咸阳王功德诗·其二

佐命而兴,来受圭组。宪宗伐蜀,往补戎伍。

(0)

庆原堂诗为萍乡刘氏作·其八

绳绳厥承,忠厚之教。庶其绍之,以食斯报。

(0)

市汊驿十绝次韵·其七

古驿经过少,空庭鸟雀多。

我来正摇落,奈此岁年何。

(0)

送俞君实十首以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为韵·其二

良机间不作,成事每相因。

善处囊中颖,知非碌碌人。

(0)

杨梅和蒋远静来韵

的皪筠笼晓露濡,病中初见气全苏。

风酣鹤顶寒生粟,日炫龙睛怒迸珠。

不比金樱擎翠笼,还同朱李荐芳壶。

才疏羞对君家果,还有当年捷对无。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