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仙歌.和刘一止《苕溪词》》
《洞仙歌.和刘一止《苕溪词》》全文
清 / 顾太清   形式: 词  词牌: 洞仙歌

月明风静,问此时谁晓。雪后初开一枝好。

爱孤山踪迹,千树横斜,临碧水,十里湖光冷照。

逋仙归去后,依旧黄昏,疏影婷婷为谁妙。

望不尽竹篱茅舍人家,断桥边、诗情空老。

任南北枝头暖相催,听玉笛声中,吹来多少。

(0)
鉴赏

此曲《洞仙歌》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其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幅冬夜月下梅花图景,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月明风静”,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月光皎洁,微风不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问此时谁晓”,则将读者引入一个思考的境地,引人遐想,此时此刻,世间万物似乎都与这月色融为一体,无人能解其中深意。

“雪后初开一枝好”一句,点明了主题——梅花。在雪后的清晨,一枝梅花悄然绽放,其美态令人赞叹。接下来,“爱孤山踪迹,千树横斜,临碧水,十里湖光冷照”,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梅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梅花独立于世、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逋仙归去后,依旧黄昏,疏影婷婷为谁妙”,这里借用了林逋(逋仙)的故事,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即使林逋已逝,梅花依然在黄昏时分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为世人所欣赏。

“望不尽竹篱茅舍人家,断桥边、诗情空老”,这一句将画面拓展至更广阔的乡村景象,竹篱茅舍、断桥边,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在此处寄托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任南北枝头暖相催,听玉笛声中,吹来多少”,诗人以“玉笛声”作为背景音符,进一步渲染了冬日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南北枝头的梅花相互催促着开放,而在这悠扬的笛声中,似乎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

整首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也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顾太清

顾太清
朝代:清   字:梅仙   籍贯:满洲镶蓝旗   生辰:1799-1876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顾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猜你喜欢

黄崖晓发

辨色严妆竟,登舆破晓行。

麦苗才覆雉,柳叶未藏莺。

小雨沾衣润,柔风拂面轻。

山灵应笑我,何事日长征。

(0)

闻南屏钟天大雨霰

冻云叠叠隐禅林,霰堕空山漏欲沈。

万点诗魂飞玉屑,一声仙籁破尘心。

重添狸幕镫光瘦,小试螺杯酒味深。

莫道三更寒入梦,有人呵笔尚联吟。

(0)

丁酉秋归自括苍道经武林遂游西湖

吹来细软晚风柔,到处秋光招我游。

江上青峰湖上月,替侬扫尽别离愁。

(0)

重登池上楼有感

谢客耽游地,彳亍步林麓。

古树倚云根,飞泉出岩腹。

隔岸旧山青,崔巍耸积谷。

峰色青似染,岚光净于沐。

月影沈寒潭,清光若可掬。

披榛寿古碣,剥藓暗摹读。

忆昔题诗处,回步认绿竹。

当年诸女伴,搜奇相追逐。

陈迹须臾间,踽踽剩我独。

俯仰足伤怀,流光幸毋倏。

林鸟解留人,一声啼幽谷。

残花堆断涧,飞霞落孤鹜。

归作《卧游图》,生绡裁半幅。

(0)

白堤步月

琉璃世界许盘桓,一曲琼箫露影团。

行转长堤回首望,楼台高浸水云寒。

(0)

征马嘶

边塞草枯处,将军乍列营。

驽骀甘恋栈,骐骥愿从征。

战死骨难朽,生还功已成。

超腾千里志,不作别离声。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