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运疏名泉,延寿创刹宇。
山水增斯辉,禽鱼得其所。
据胜聊筑构,轩斋俨就矩。
北户延螺峰,南荣俯璇渚。
罢台惭汉文,卑宫法夏禹。
济运疏名泉,延寿创刹宇。
山水增斯辉,禽鱼得其所。
据胜聊筑构,轩斋俨就矩。
北户延螺峰,南荣俯璇渚。
罢台惭汉文,卑宫法夏禹。
这首诗描绘了万寿山新建斋舍的壮丽景象与深意。诗人以“济运疏名泉,延寿创刹宇”开篇,巧妙地将斋舍的建设与延年益寿、促进社会福祉的主题相联系,展现了建筑的深远意义。接着,“山水增斯辉,禽鱼得其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新建斋舍周围环境的美好和谐,以及对动植物生态的尊重和保护。
“据胜聊筑构,轩斋俨就矩”则点明了斋舍选址的优越性与设计的严谨性,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斋舍的方位布局,“北户延螺峰,南荣俯璇渚”,形象地展示了斋舍与周围山川水泽的关系,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
最后,“罢台惭汉文,卑宫法夏禹”两句,诗人以历史上的帝王为参照,表达了自己在斋舍建设上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暗含着对古代圣贤治国理政智慧的敬仰。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斋舍的宏伟与美丽,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文关怀。
遥指罗浮坞。却依稀、烟笼雨润,杏林桃渡。
闻道江南风讯早,花著窗前几树。
是红豆星星初吐。
破冻含娇将蜡送,岁寒心、不改冰霜度。
酬白雪,阳春赋。板桥驴背寻诗去。
忆当年、孤山旧梦,从头记取。
茅舍竹篱甘寂寞,不耐人间徵羽。
寄相思、魂销驿路。
试问几生修得到,结兰因絮果癯仙侣。
卿怜我,侬怜汝。
临歧方悔相逢晚,新愁满怀难诉。
倦抚瑶琴,闲拈象管,怕唱一声南浦。江空岁暮。
看落叶荒村,乱山无数。
正恨无聊,片帆偏又载人去。
迢迢故乡渐远,对泥林草屋,应念朱户。
梦绕孤灯,寒欺客帽,休更听风听雨。离情最苦。
问甚日归来,咏花同步。欲寄鸾笺,雁声沉宿雾。
海岛移来,倩并刀、镂就千丝金碎。
筠筒石火,尽是间中生计。
吹兰吐麝,更销尽、薄寒残醉。
多只恐,万缕成灰,剩有断纹心字。氤氲绣屏香细。
罥窗纱袅袅,未输沉水。瑶阶伫立,散作半帘花气。
熏炉夜暖,倚珊枕、几回曾记。
偏喜得、频递春纤,小鬟解事。
七宝同心,早相伴、其人如玉。
忆当日、谢公付与,凤头新琢。
几度春风明镜晓,一朝噩梦天涯觉。
卅九年,簪导尽飘零,奁中独。猛摧折,胶难续。
伤往事,悲风木。想波恬古井,旧愁顿触。
翡翠笔床离案久,梅花院落吟情缩。
忽无端,鸿雪又留痕,人间读。
今夕何夕,怅娟娟照处,风清月白。
玉宇琼楼归去后,知在蟾宫几阙。
也算曾圆,不堪重证,小历沧桑劫。
前身记否,明明镜影磨灭。
料应只合奔云,为谁系恋,莽莽尘寰窄。
未必多情长锁恨,刚好从头悟彻。
可是无缘,谁能遣此,击碎冰壶缺。
霜花窣地,任他一例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