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庵夕阳会,桑柘掩纡斜。
高座尊无佛,枯梅倒着花。
蛙池寂清磬,龙雨洗尘沙。
客坐胡床久,山僧谓吃茶。
荒庵夕阳会,桑柘掩纡斜。
高座尊无佛,枯梅倒着花。
蛙池寂清磬,龙雨洗尘沙。
客坐胡床久,山僧谓吃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寺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庵在夕阳下的独特氛围。首句“荒庵夕阳会”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荒废的寺庙与温暖的夕阳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孤寂的意境。
接着,“桑柘掩纡斜”一句,通过描写周围植被的遮蔽,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荒凉感。而“高座尊无佛,枯梅倒着花”则将视线引向寺庙内部,高高的座位上空无一物,枯萎的梅花却逆向开放,这一反常的景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某种超然或不寻常的存在。
“蛙池寂清磬,龙雨洗尘沙”两句,通过声音和自然现象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场景的层次感。寂静的蛙池与清脆的钟声相互映衬,而雨水洗涤尘沙,则象征着净化与新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希望的色彩。
最后,“客坐胡床久,山僧谓吃茶”以人物活动收尾,通过一位客人长时间坐在胡床上等待,以及山僧提议喝茶的情节,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禅宗文化中以茶会友、以茶悟道的精神内涵。整个场景在结束时显得格外和谐与宁静,仿佛所有的等待与期待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满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禅意与自然美的寺庙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宁静之美,又能体会到深层次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