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城下浣江滨,小别家山几十春。
百里未忘昭代简,二毛重见故乡人。
催科政拙方知养,赠别诗多不算贫。
曾记乐桥南畔路,到门不遇一伤神。
南宁城下浣江滨,小别家山几十春。
百里未忘昭代简,二毛重见故乡人。
催科政拙方知养,赠别诗多不算贫。
曾记乐桥南畔路,到门不遇一伤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友刘谦山先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从政生涯的感慨。首句“南宁城下浣江滨”描绘了刘谦山先生离开家乡,前往南宁任职的情景,暗示了他远离故土的无奈与不舍。接着,“小别家山几十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与家乡相隔多年的思念之情。
“百里未忘昭代简”一句,表明刘谦山先生即使身处百里之外,依然没有忘记国家的期望与责任,体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二毛重见故乡人”则通过“二毛”(指头发花白)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岁月的无情,也暗示了刘谦山先生再次回到故乡时的感慨与复杂心情。
“催科政拙方知养”可能是指刘谦山先生在处理政务时的些许不足,但通过这次经历,他更加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体现了他的成长与自我反省。“赠别诗多不算贫”则表达了诗人对刘谦山先生离任的惋惜与不舍,同时也肯定了刘谦山先生的贡献与价值。
最后,“曾记乐桥南畔路,到门不遇一伤神”将情感推向高潮,回忆起与刘谦山先生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未能在分别时再见一面的遗憾,流露出深深的怀念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复杂,以及对故人离去的哀伤与祝福,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柏林寺中千株柏,蛰月寒虬怒生翼。
谁为吸尽西江水,一吐阿兰双素壁。
永夜旋愁牛汉翻,中堂陡见龙门辟。
更疑沧海浴日初,不断潇湘带天色。
鸟王睥睨饥欲动,娑竭蜿蜒避无策。
惊毫欲捲阿耨枮,醉沈横拖鹫头碧。
怪无兰木为穿进,纵有并刀剪不得。
寒声飒飒生清澜,令我三日欲卧观。
借问画者谁,画笔劲似秋鹰抟。
无乃孙知微,定非杨契丹。
试披图经读,谓是吴道子。
此寺此壁天福始,开元之人人已鬼。
只今何限丹青师,好手吴生那得之。
君不见唐朝叶道士,摄魄为写松阳碑。
《定州画壁水二堵妙绝天下望之若真水起伏潆洄有浩溔万顷之势州志谓为吴道子画非也寺成在道子后百馀年余歌以畅厥美仍为志解嘲》【明·王世贞】柏林寺中千株柏,蛰月寒虬怒生翼。谁为吸尽西江水,一吐阿兰双素壁。永夜旋愁牛汉翻,中堂陡见龙门辟。更疑沧海浴日初,不断潇湘带天色。鸟王睥睨饥欲动,娑竭蜿蜒避无策。惊毫欲捲阿耨枮,醉沈横拖鹫头碧。怪无兰木为穿进,纵有并刀剪不得。寒声飒飒生清澜,令我三日欲卧观。借问画者谁,画笔劲似秋鹰抟。无乃孙知微,定非杨契丹。试披图经读,谓是吴道子。此寺此壁天福始,开元之人人已鬼。只今何限丹青师,好手吴生那得之。君不见唐朝叶道士,摄魄为写松阳碑。
https://shici.929r.com/shici/wFdaBGEW.html
白日烛天被八方,穴凤薮龙来游翔。
三事庶尹万友邦,靡尸不鳏徵俊良。
将作少府六局坊,一切报罢诸不详。
封墓式闾直谏彰,四门大辟晨煌煌。
皂囊白简纷纵横,单于谷蠡左右王。
解辫顿颡称恐惶,鲸鲵戢甲波不扬。
公卿上寿报举觞,隆庆天子坐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