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关薪胆有谁知,正是苏台歌舞时。
可惜不如陈后主,吴宫无井号胭脂。
间关薪胆有谁知,正是苏台歌舞时。
可惜不如陈后主,吴宫无井号胭脂。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首句“间关薪胆有谁知”,以“间关”形容复杂的情境,暗指历史的曲折与复杂,而“薪胆”则借用了“薪尽火传”的典故,象征着历史的传承与延续,但这种传承是否被真正理解或记住,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接下来,“正是苏台歌舞时”一句,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特定场景——姑苏台的繁华景象,这里歌舞升平,似乎与首句的复杂情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历史表象下的深层问题。
“可惜不如陈后主,吴宫无井号胭脂。”这一句通过对比陈后主与姑苏台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行为后果的反思。陈后主在历史上的形象并不光彩,但诗中将其与姑苏台的奢华生活进行对比,暗示了即使在看似繁荣的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悲剧或道德沦丧。特别是“吴宫无井号胭脂”一句,不仅描绘了宫殿的奢华,更通过“胭脂”这一意象,隐喻了权力与美色背后的虚幻与腐朽,以及历史人物在追求享乐时可能忽视的道德责任和社会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和对比,探讨了权力、奢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在面对诱惑时的选择与后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深刻的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澄江横匹练,月洗黄罗扇。
捲尽白云衣,常星撒沙见。
天低欲就人,夜色凝深淀。
欻吸动微光,时絣斗间线。
凉亭逼旷野,轩楹敞三面。
万象悉铺陈,随机互迁变。
十岁逃虚空,得此方一遍。
相对坐谈玄,终宵亦无倦。
只恐骎骎催晓箭,涌上东方老铜片。
须著干求大帝君,莫使阳乌眼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