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诗端正道,亭亭如紫云。
落世不敢学,谓是诗中君。
独有黄太史,抱杓挹其尊。
韵出百家上,诵之心已醺。
黄钟毁少合,大裘摈不文。
世事如病耳,蚁斗作牛闻。
苦怀太史惠,养豹烟雨昏。
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
公诗端正道,亭亭如紫云。
落世不敢学,谓是诗中君。
独有黄太史,抱杓挹其尊。
韵出百家上,诵之心已醺。
黄钟毁少合,大裘摈不文。
世事如病耳,蚁斗作牛闻。
苦怀太史惠,养豹烟雨昏。
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
陈师道的这首诗以苏公的诗歌为引,表达了对苏轼诗风的敬仰和对其才华的赞美。"公诗端正道,亭亭如紫云",形象地描绘了苏诗的正直与高雅,犹如紫色祥云般飘逸。诗人自谦不敢效仿,却视苏轼为诗中的君子。
接着,诗人提到黄太史(可能指黄庭坚)对苏诗的欣赏,他如同持杯汲取美酒,沉醉于苏诗的韵律之中。"韵出百家上",赞誉苏诗超越众家,令人陶醉。然而,诗人感叹世间评价失准,如黄钟被忽视,大裘被贬低,暗示世态炎凉。
"世事如病耳,蚁斗作牛闻",比喻世人的纷争声名,显得微不足道。诗人深感黄庭坚对苏轼的友情珍贵,如同在烟雨中养豹,默默支持。最后,他忧虑后世缺乏高才,普遍喜好平庸的诗风,如许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感慨,展现了对苏轼诗才的推崇,以及对文学风气的忧虑,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吾将从此逝,吾何意,吾亦爱吾庐。
看眼底浮云,花从开谢,阶前生意,草不芟除。
闲寻去,古苔侵石罅,流水灌山厨。
盍归来乎,一琴一鹤,薄言观者,非我非鱼。
何人长握手,有西邻野叟,能赋能书。
便相逢成二老,一样清癯。
且自堕三杯,胞中浩浩,黑甜一枕,世外籧籧。
人笑高阳去后,又两狂且。
子惠思予,放艇去、绿帆风涨。
旧游处、万松精舍,可能无恙。
咫尺相看原不厌,到时昏黑终须上。
道炊烟、起处有人家,清樽饷。泼泼鲤,偏摇漾。
呦呦鹿,如随唱。有杜家遗法,百壶清酿。
我醉欲眠徐稚榻,君休莫负安期杖。
似王维、裴迪辋川游,当年状。
店月催鸡,桥霜送客,半肩行李随身。
正残星欲没,斜汉将沦。
但好暗中结伴,认尔我、总则非真。
长涂里,迎人起雾,拂马生云。酸辛。
崎岖寻路,便好梦还家,也自无因。
看东方初白,却似斜曛。
回首长亭短驿,都只有、烟霭纷纷。
朝光启,鸦丁几点,飞出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