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
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
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这首《满江红》是明代文徵明所作,词中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感慨。开篇描述了擦拭残碑,发现昔日皇帝的敕令虽模糊但仍可辨认,引发对往昔的追忆。词人感叹,当初赵构(宋高宗)南渡时的决策何等重要,而后来对待岳飞等忠臣又为何如此残酷。
接着,文徵明质疑岳飞之死是否因功高震主,他惋惜岳飞的冤屈难以洗刷。词人深感悲哀,因为这些风波中的不幸事件,使得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接下来,他质问朝廷是否忘记了疆域的丧失,以及徽钦二帝(宋钦宗和宋徽宗)的蒙羞。
词人进一步指出,即使徽钦二帝得以回归,但国家已非原先模样,南渡的决策被批评为错误。然而,文徵明认为,即使如此,也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人,如秦桧,因为当时形势复杂,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历史典故,揭示了政治权力斗争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文徵明的笔触沉郁,情感深沉,展现了他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对时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