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十里少人家,客子贪程怕日斜。
倦坐松根需足力,轻风满面落藤花。
山行十里少人家,客子贪程怕日斜。
倦坐松根需足力,轻风满面落藤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经过麻姑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山行十里少人家”,简洁地勾勒出山路蜿蜒,人烟稀少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客子贪程怕日斜”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旅人在山路上急切赶路的情态,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忧虑,表现出一种生活的紧迫感。
“倦坐松根需足力”,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跋涉之后,诗人选择在松树下稍作休息,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旅途的疲惫,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治愈力量。通过“倦坐”二字,既表现了身体的疲惫,也体现了心灵的放松,为读者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最后一句“轻风满面落藤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轻柔的山风拂面而过,藤花随风飘落的场景。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美丽画卷,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轻风与藤花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精神追求。
寻春反向僧房卧,无乃行藏与时左。
起来刮目览新诗,花压栏干梦初破。
黄叶丹枫属兴深,吁然莫测疑楚些。
惠休岛可没已久,二百年来无此作。
世间何处著斯人,秀句天教出寒饿。
我气未衰词颇弱,欲借鼓旗聊一佐。
终朝岩下不逢人,苔色应嗔马蹄涴。
驱车越荆吴,辙迹走欲半。
是时亲戚多,烜赫践华贯。
中有衣绣人,持斧下霄汉。
利权炙可热,冷语冰未泮。
徒乘朱班轮,呵殿嚇闾闬。
如傩带面具,应遭鬼笑玩。
而况新失职,谁肯听呼唤。
坐令公困穷,旅突几不爨。
蔚然鸾凤姿,胡为杂鹅鹳。
我实憎此曹,期君游汗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