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
不是钟期听,俗耳安能别。
高山闲巍峨,流水声呜咽。
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
分明古雅声,讽谕成凄切。
皴皵老松根,晃朗骊龙窟。
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金多丑女妍,木朽良工拙。
奸宄欺雷霆,魑魅嫌日月。
蝶迷桃李香,鲋惘江湖阔。
不寐孤灯前,舒卷忘饥渴。
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
不是钟期听,俗耳安能别。
高山闲巍峨,流水声呜咽。
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
分明古雅声,讽谕成凄切。
皴皵老松根,晃朗骊龙窟。
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金多丑女妍,木朽良工拙。
奸宄欺雷霆,魑魅嫌日月。
蝶迷桃李香,鲋惘江湖阔。
不寐孤灯前,舒卷忘饥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咸用所作,名为《览友生古风》。诗中的语言和意境都极富有古典美,体现了作者对音乐之美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开篇“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两句,既点明了主题——演奏玉琴,又通过伯牙这一古代著名琴师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这里,“鸣”字生动地描绘出琴声的清脆悦耳,而“幽音随指发”则展现了音乐与演奏者心意相通的情景。
紧接着,“不是钟期听,俗耳安能别。”两句,用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一种艺术高峰对常人难以企及的感慨。这里的“钟期”指的是古代乐官,负责音乐的演奏和管理,而“俗耳”则是普通人的耳朵。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真正欣赏音乐的困难性。
以下,“高山闲巍峨,流水声呜咽。”两句,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进一步渲染出琴声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情境。“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则是对琴声的直接描写,“一卷”形象化地表达了琴声如流水般连绵不绝,而“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则形容了琴声之清冽、纯净,令人心灵受到震撼。
接下来的诗句:“分明古雅声,讽谕成凄切。”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古典音乐的赞美和对流俗声音的排斥。其中,“古雅”一词特别值得关注,它不仅描绘出琴声之美,更蕴含着一种文化的自豪与传承。
随后数句:“皴皵老松根,晃朗骊龙窟。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加强了琴声之美的表现,同时也映衬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清净与高远。
“金多丑女妍,木朽良工拙。”这两句则是对音乐家和工匠技艺的赞誉,通过对材质和工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精湛手艺的欣赏。
以下,“奸宄欺雷霆,魑魅嫌日月。”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音乐之强大,如同自然界中的雷霆,以此来赞美琴声之震撼人心。紧接着,“蝶迷桃李香,鲋惘江湖阔。”则是对听者在这样的音乐中所产生的迷醉感受的描绘。
最后,“不寐孤灯前,舒卷忘饥渴。”两句,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收束全诗。这里的“不寐”表明了诗人在听琴时的专注与沉醉,而“舒卷忘饥渴”则象征着艺术之美能够让人忘却世间的烦恼和物质的需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音乐、自然景观以及工艺美学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丰富。它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
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
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
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
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
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
献寿先浮菊,寻幽或藉兰。
烟虹铺藻翰,松竹挂衣冠。
叔子神犹在,山公兴犹阑。
尝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
[一作孟浩然诗]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
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
一澄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一作孟浩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