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宜树蕙与滋兰,二月颠风作社寒。
岸柳岂无舒叶者,山梅空有落花看。
只宜树蕙与滋兰,二月颠风作社寒。
岸柳岂无舒叶者,山梅空有落花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昌甫寄二绝和韵答之(其一)》中的一节,通过对比岸柳与山梅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首句“只宜树蕙与滋兰”,以“树蕙”和“滋兰”为喻,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事物,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接着,“二月颠风作社寒”描绘了二月时节,突如其来的狂风带来的寒冷天气,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中不可预测的变化,同时也暗含了社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岸柳岂无舒叶者,山梅空有落花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岸柳和山梅的不同命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岸柳在狂风中或许还能勉强维持生机,而山梅则只能目睹自己的花朵凋零。这里,岸柳象征着那些在逆境中仍能坚韧不拔的人,山梅则代表了那些遭受挫折却无力回天的情况。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诗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言式的表达手法。
男者奴,女者婢,田园稼穑生荆杞。
昨日催科到闾里,求生不生死不死。
老妻典尽禦寒衣,老农卖尽耕春耜。
今日家中已无馀,所未尽者惟有子。
欲别泣涟洏,欲往何处依。
皤皤双白发,何日再生儿。
出门得温饱,胜在家中饥。
养子已无期,生子复几时。
旁人闻之心骨悲,老翁吞声前致辞。
吾台前日称乐土,不知何人造崄巇。
量尽田园增尽赋,地无膏腴民无脂。
人事天灾一齐下,哀鸿嗷嗷何所之。
重以役胥如貙虎,削脧不得须臾迟。
我愿君心光明烛,烛尽逃亡田家屋。
蜂虿不得生其毒,民虽赪尾无鱼肉。
呜呼,此语天地为之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