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当河曲,清风满道周。
求仁在薇蕨,书弑即春秋。
泪共迷民落,歌深太古愁。
佯狂吾不忍,一死动诸侯。
古庙当河曲,清风满道周。
求仁在薇蕨,书弑即春秋。
泪共迷民落,歌深太古愁。
佯狂吾不忍,一死动诸侯。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圣贤伯夷和叔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他们坚守节操、不食周粟的高尚行为的赞美。诗中通过描述庙宇所处的地理位置、清风拂过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庙宇位于河流的弯曲处,周围环境宁静,清风徐来,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求仁在薇蕨,书弑即春秋”,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伯夷和叔齐追求仁义、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周朝粮食的高尚品德的颂扬。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违背内心的道德准则,这种精神在历史的记载中被永远铭记。
“泪共迷民落,歌深太古愁”,诗人以泪与歌声表达对两位先贤的哀思与怀念。泪水与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穿越了时空,将古代的愁绪带到了今天,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深远。
最后,“佯狂吾不忍,一死动诸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伯夷和叔齐选择自尽以示忠诚与坚持的深深敬佩。这种决绝的行为不仅触动了当时的诸侯,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成为了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夷齐庙的描写和对两位先贤事迹的追忆,展现了对古代圣贤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道德坚守的深刻思考。
雕鞍芳径,翠管长亭,春酲不负妍华。
几丈闲愁,寄风吹落天涯。
深深小帘朱户,是何人、重整香车。
愁未醒,记竹西歌吹,柳下人家。
眉锁何曾舒展,看行人都是,醉眼横斜。
寄语高阳,从今休唤流霞。
残春又能几许,但相从、评水观茶。
清梦远,怕东风、犹在杏花。
我欲游广陵,江湖浩难涉。
喜有琼花枝,相随在巾箧。
北人初不识,谓是玉蝴蝶。
天妃绝世艳,乃以方妓妾。
古祠惟一株,他种不欲接。
春风乱百草,红紫斗纷煜。
皓然姑射姿,岂少朱粉颊。
铁干已峥嵘,云朵正稠叠。
书林日清閒,万虑坐收摄。
悠然对妙笔,颇与幽兴惬。
彷佛未易得,吟思舌徒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