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其一》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国赖姜任盛,门归马邓高。

关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劳。

圣淑才难拟,休明运继遭。

冈原今献卜,帷扆正攀号。

(0)
翻译
国家依赖贤能的治理,门庭显赫马邓两家高
《关雎》诗中寻求文静贤淑,想起《卷耳》中劳作者的思念
圣明的君主才德难以形容,盛世运势接续却遭遇变故
山冈原野上举行占卜仪式,君王在帷幄中向上天祈求
注释
国:国家。
赖:依赖。
姜任:指贤能之人。
盛:兴盛。
门:门第。
归:显赫。
马邓:可能是姓氏,代表显赫家族。
关雎:古代诗歌名,象征文雅和淑女。
窈窕:文静美好的女子。
卷耳:古代诗歌名,表达对勤劳者的思念。
念:思念。
圣淑:圣明且品德高尚的人。
才难拟:才德出众难以形容。
休明:盛世光明。
运继遭:运势接续但遭遇困难。
冈原:山冈原野。
献卜:举行占卜仪式。
帷扆:帷幄,代指君王。
攀号:向上天祈求。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皇后的诗,表达了对她的赞美和怀念。从语言风格来看,这首诗应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安石之手。

开篇“国赖姜任盛,门归马邓高”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皇后的贤德比作国家的栋梁和家族的巍峨山脉,形象地表达了她在国家和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关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劳”两句,通过描写皇后勤勉的品质和对待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展现了她的高尚德行。

“圣淑才难拟,休明运继遭”两句,赞颂皇后的智慧和美德,并指出这些优点在历史上难以找到相似的人物,以此表达对她的崇敬之情。

最后,“冈原今献卜,帷扆正攀号”两句,则是说现在人们还在追忆她的一些言行,将其视为宝贵的遗产,并通过这些来教育后人。

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修养和文学才华。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登舟一夕对酒偶成时从阅云梯关归清江浦丁亥十月·其一

清秋丽日翻宜别,不待扬帆已黯然。

四载频违三澨月,一身遍览六朝烟。

诗情未必能留客,酒意从来近入禅。

长遣金尊对青鬓,不知今日是离筵。

(0)

百香诗·其五十九红梅

雪里相逢笑一场,淡妆不爱爱浓妆。

时人只羡朱颜好,不道春风减却香。

(0)

长歌留别江汉诸同学

吾为若楚歌,若为吾楚舞。

刘邦项籍天下雄,一听楚声泪如雨。

楚声慷慨闻千载,屈宋风流至今在。

山鬼萝衣旧有情,江妃玉佩长相待。

我生足迹遍九洲,发轫便为荆楚游。

沱潜汉沔纵沿溯,澧兰沅芷供采求。

廿年四上晴川阁,过眼江山遂成昨。

野客依然水上萍,故人半化云中鹤。

此度淹留时最久,武昌三见青青柳。

一时牧伯多礼贤,惭愧人前呼老友。

男儿有才供作使,万丈光芒终已矣。

正平文采世无伦,却被曹瞒视作蚁。

昨岁鹤书下江左,州司催促驰駊騀。

浪游那有上天梯,罡风吹向尘埃堕。

岂无知己荆南公,疾呼不管众耳聋。

天门迢遥帝座远,浮云况自迷苍穹。

郢中《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

江上有山笑未休,枝头杜宇声将哑。

几番弹铗歌《归去》,泥沙易著因风絮。

朝来青鸟促朝天,主人难留客不住。

去住因人剧可哀,老马更踏黄金台。

未知郭隗更谁是?登临且放心颜开。

半生踪迹昭丘畔,酒社诗盟满江汉。

别泪应添逝水流,离情忍向当歌断。

断续歌声短复长,沙边朔雁去行行。

凭将此日《临歧曲》,遥继灵均《哀郢》章。

(0)

浈阳峡

一径入峡口,盘盘往复回。

烟横两岸合,水划万峰开。

命托长年手,魂惊乱石堆。

前途望不极,何处越王台?

(0)

张睢阳庙

丧乱逢天宝,江淮障一身。

死甘为厉鬼,生岂负人伦。

卞壸拳还握,苌弘血尚新。

灵旗风卷处,犹似扫黄尘。

(0)

留别聂象铉时象铉亦将行

风雨篝灯一载情,送君翻笑别君行。

漫将老泪沾双袖,已被狂名误半生。

杜甫秋吟多感慨,坡公春梦太分明。

前途亦有谋生策,负郭闲田莫废耕。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