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吹雨断,细路入舟低。
溪鸟衔花立,山鸠倚竹啼。
下菰秋意古,乔木野云凄。
一路人烟少,村声何处鸡。
凉风吹雨断,细路入舟低。
溪鸟衔花立,山鸠倚竹啼。
下菰秋意古,乔木野云凄。
一路人烟少,村声何处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日乡村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凉风、细雨、溪鸟、山鸠、下菰、乔木、野云以及稀少的人烟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凉风吹雨断”,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凉风与细雨交织,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感觉。接着,“细路入舟低”一句,通过“低”字,形象地描绘了小径在舟中蜿蜒曲折的情景,仿佛引导读者进入了一个幽深的世界。
“溪鸟衔花立,山鸠倚竹啼”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溪鸟和山鸠以生命,它们或立于花间,或依于竹上,啼鸣声中透露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下菰秋意古,乔木野云凄”则进一步深化了秋日的氛围,下菰(一种水生植物)在秋风中摇曳,似乎承载着古老的故事;而高大的树木与飘荡的野云,则共同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寂寥感。
最后,“一路人烟少,村声何处鸡”两句,以“少”字强调了乡村的宁静与空旷,而“何处鸡”的疑问,则引发读者对远方村落的遐想,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体味。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荒城人稀荆棘老,野兔惊跳出寒草。
苍苍落日黄云西,驱马城边寻古道。
入门四顾皆桑田,居民三五依道边。
暮投佛寺下马立,冲眼满屋燃萁烟。
老僧自言八十馀,老矣不能营所居。
村僮依灶展败席,上有空梁悬木鱼。
旋汲新泉濯双手,青灯照客黄昏后。
群儿烂漫眠我前,新月欲倾光入牖。
夜敲僧室借酒壶,不惜青钱取次沽。
酒香入户推枕起,剔灯吹火燃铜盂。
大杯一沃不留滴,满眼棼然睡来集。
明朝上马倒残壶,不怕新霜败裘湿。
夜来飞雹惊我眠,大者磊落几如拳。
起听但觉屋欲动,檐瓦破坠无复全。
是日晚晴星斗出,镜静万里无云烟。
乾坤变化竟谁使,造作诡怪须臾间。
邻家老翁发已白,云昔见此今十年。
木衰火滥气浮泄,激此阴沴成冰坚。
儒生臆度知是否,天事谁得穷其源。
屋头雏鸦失其母,足伤翅折亦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