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传弱女成名惨,今访孤茔春日曛。
一带湖山钟劲节,满林红紫散遗芬。
贞魂应傍明霞墓,奇气争飞金盖云。
华表森森双峙处,留题犹记鲤庭闻。
昔传弱女成名惨,今访孤茔春日曛。
一带湖山钟劲节,满林红紫散遗芬。
贞魂应傍明霞墓,奇气争飞金盖云。
华表森森双峙处,留题犹记鲤庭闻。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名为赛金的烈女墓地的探访,充满了对她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赛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首联“昔传弱女成名惨,今访孤茔春日曛”,开篇即以“昔”与“今”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弱女赛金在往昔曾因某种原因而名声显赫,但其背后的故事却充满悲惨。如今,诗人踏访她孤独的墓地,正值春日黄昏,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颔联“一带湖山钟劲节,满林红紫散遗芬”,进一步描绘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观。湖光山色之间,仿佛凝聚着赛金的坚韧品格;而满林中绽放的红花紫草,则是她遗留下的芳香,象征着她的精神永存于世间。
颈联“贞魂应傍明霞墓,奇气争飞金盖云”,通过想象赛金的贞洁之魂环绕在她的墓旁,与天空中的明霞相映成趣,同时,奇气与金盖云的描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壮丽感,也暗示了赛金精神的崇高与不凡。
尾联“华表森森双峙处,留题犹记鲤庭闻”,最后点明了诗人所见的景象——两根华表矗立,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诗人在此留下题记,不仅是为了纪念赛金,也是为了将这份记忆传承下去,让后人知晓这位烈女的事迹。
整首诗通过对赛金墓地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赛金精神的深刻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芦台七月足秋水,一望苍茫烟波里。
卫河北来势欲吞,滹沱东下疾如矢。
汪洋千顷静不风,瞬息惊涛百丈起。
渔人不敢试舟航,千夫万夫立水涘。
皇皇蚁穴忧其崩,高岸重堤未足恃。
嗟我无能分民忧,几回欲与河伯死。
却意河伯岂无灵,杀时犉牡修禋祀。
侵晚水势若为消,我士我民沾沾喜。
忆昔当初二月春,土功百里若云屯。
畚锸仓皇务农废,移家仍复住河滨。
堤筑何止千万丈,胼胝何止数十旬。
富人仆赁或哿矣,伤哉零丁此孤贫。
籴得城中数升米,幼妇稚儿共采薪。
糟糠不厌强赴役,稍息犹恐督吏嗔。
五月六月工方歇,遥看凹面堤嶙峋。
准拟中流今砥柱,何来大水又浸沦。
以我修兮以我守,胡为频频苦我民。
嗟此小邑屡荒旱,更有冠盖如飞翰。
同行奔走孑无遗,况复迢迢一河岸。
至如僻地客少过,小民从容里田畔。
卒岁不闻力役征,生平不识水揽漫。
祈寒暑雨仍咨嗟,起向官府坐长叹。
我民何独生水乡,行役修堤曾不惮。
数十年来此邑疲,里闬萧条半逃窜。
有如偏累苦不休,谁不星星各解散。
呜呼天地生人各一方,不须冲疲苦较量。
我闻卫河东岸去,下海曾不百里强。
水没田舍固难当,水归大海亦其常。
安得排决令东注,年年不复此堤防。
《秋水篇》【明·潘榛】芦台七月足秋水,一望苍茫烟波里。卫河北来势欲吞,滹沱东下疾如矢。汪洋千顷静不风,瞬息惊涛百丈起。渔人不敢试舟航,千夫万夫立水涘。皇皇蚁穴忧其崩,高岸重堤未足恃。嗟我无能分民忧,几回欲与河伯死。却意河伯岂无灵,杀时犉牡修禋祀。侵晚水势若为消,我士我民沾沾喜。忆昔当初二月春,土功百里若云屯。畚锸仓皇务农废,移家仍复住河滨。堤筑何止千万丈,胼胝何止数十旬。富人仆赁或哿矣,伤哉零丁此孤贫。籴得城中数升米,幼妇稚儿共采薪。糟糠不厌强赴役,稍息犹恐督吏嗔。五月六月工方歇,遥看凹面堤嶙峋。准拟中流今砥柱,何来大水又浸沦。以我修兮以我守,胡为频频苦我民。嗟此小邑屡荒旱,更有冠盖如飞翰。同行奔走孑无遗,况复迢迢一河岸。至如僻地客少过,小民从容里田畔。卒岁不闻力役征,生平不识水揽漫。祈寒暑雨仍咨嗟,起向官府坐长叹。我民何独生水乡,行役修堤曾不惮。数十年来此邑疲,里闬萧条半逃窜。有如偏累苦不休,谁不星星各解散。呜呼天地生人各一方,不须冲疲苦较量。我闻卫河东岸去,下海曾不百里强。水没田舍固难当,水归大海亦其常。安得排决令东注,年年不复此堤防。
https://shici.929r.com/shici/GJRKZ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