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汴河边五君子,身遏横流同日死。
火炎曾是及池鱼,世变安能顾妻子。
百尺高城不足凭,日月所照惟孤诚。
当其杀身际,肯念身后名。
呜呼,伯夷既死孔子不复生,身后是非谁与评。
清汴河边五君子,身遏横流同日死。
火炎曾是及池鱼,世变安能顾妻子。
百尺高城不足凭,日月所照惟孤诚。
当其杀身际,肯念身后名。
呜呼,伯夷既死孔子不复生,身后是非谁与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通过对古代忠臣五君子的赞颂,抒发了对忠诚与名节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清汴河边五君子”设立了宏伟的历史背景,通过“身遏横流同日死”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他们的英勇牺牲,这里的“身遏横流”形象生动,展示了他们面对死亡时的坚定与果敢。接下来的“火炎曾是及池鱼,世变安能顾妻子”则通过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忠臣们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家庭之忧,全心投入到国事中的高尚品格。
中间两句“百尺高城不足凭,日月所照惟孤诚”意在表达,即便是再坚固的防御,也抵不过忠诚与正义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更深化了对忠臣们行为动机的理解和赞赏。
尾两句“当其杀身际,肯念身后名。呜呼,伯夷既死孔子不复生”则是对古圣贤之言的一种回响,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在生命最后关头还能考虑到身后名声的忠臣的深切感慨。这也暗示着,在历史长河中,只有那份忠诚与正义才是永恒不变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宏大,既展现了古代忠臣们崇高的精神面貌,也传递出诗人对忠、节两字深刻理解和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