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天晴和,千帆争溜齐唱歌。
中流忽然怒飙作,天吴驾浪阳侯波。
回樯一退五十里,自采石至芝麻河。
阴云如掌倏布密,恍惚涛头走灵物。
舵楼屏息不敢言,眼看前舟后舟没。
号呼未毕声俱沈,良久篷窗或浮出。
我舟著岸如有神,楼橹漂裂人犹存。
须臾雨过天墨色,事定清泪翻沾巾。
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转笑适来呼吸顷,正襟危坐亦欺人。
三月十六天晴和,千帆争溜齐唱歌。
中流忽然怒飙作,天吴驾浪阳侯波。
回樯一退五十里,自采石至芝麻河。
阴云如掌倏布密,恍惚涛头走灵物。
舵楼屏息不敢言,眼看前舟后舟没。
号呼未毕声俱沈,良久篷窗或浮出。
我舟著岸如有神,楼橹漂裂人犹存。
须臾雨过天墨色,事定清泪翻沾巾。
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转笑适来呼吸顷,正襟危坐亦欺人。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十六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对水上航行者带来的惊心动魄的经历。开篇以“三月十六天晴和,千帆争溜齐唱歌”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景象,预示着平静的开始。接着,“中流忽然怒飙作,天吴驾浪阳侯波”一句,笔锋一转,展现了风暴的突然降临,形象地描绘了风浪之大,仿佛是天神驾驭着巨浪。
“回樯一退五十里,自采石至芝麻河”描述了风暴的威力,船只被迫退行,从一处水域到另一处水域的距离被拉长。接下来,“阴云如掌倏布密,恍惚涛头走灵物”进一步渲染了风暴的恐怖气氛,云层迅速聚集,仿佛有灵异之物在浪尖上奔腾。
“舵楼屏息不敢言,眼看前舟后舟没”表现了船员们的紧张与恐惧,他们不敢发出声音,只能眼睁睁看着前方和后方的船只消失在风暴之中。“号呼未毕声俱沈,良久篷窗或浮出”则描绘了风暴的猛烈,连呼救声都未能逃脱被吞没的命运,过了许久,才有人从风暴中浮出。
“我舟著岸如有神,楼橹漂裂人犹存”描述了风暴过后,诗人所在的船只奇迹般地停靠在岸边,尽管船体破裂,但船上的人却安然无恙。“须臾雨过天墨色,事定清泪翻沾巾”写出了风暴后的宁静,天空乌云密布,诗人因这场经历而落泪。
最后,“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幸运的感慨,如果当时情况稍有不同,自己可能就无法幸免于难。“转笑适来呼吸顷,正襟危坐亦欺人”则是诗人对这次经历的反思,意识到自己在风暴中的镇定或许只是表面的坚强,实际上内心同样经历了巨大的恐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威严与人类面对灾难时的脆弱与坚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思。
人间六月。好是王母瑶池,吹下冰雪。
一片清凉,仙界蕊宫珠阙。
金猊水沉未冷,看瑶阶、九开蓂荚。
尚记得,那年时手种,蟠桃千叶。庭下阿儿痴绝。
争戏舞、绿袍环玦。笑捧金卮,满砌兰芽初茁。
七十古来稀有,且高歌、万事休说。
天未老,尚看他、儿辈事业。
日软风柔,望暖红连岛,晴绿平川。
寻芳拾蕊,胜伴陌上鲜妍。
玉骢归路,记青门、曾堕吟鞭。
人去后,庭花弄影,一帘香月娟娟。
追念旧游何在,叹佳期虚度,锦瑟华年。
博山夜来烬冷,谁换沈烟。
屏帏半掩,奈梦云、不到愁边。
春易老,相思无据,闲情分付鱼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