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亮同时君与我,几时煮酒论英雄?
陆游陈亮宁卑视?卡尔中山愿略同。
已见人民昌陕北,何当子弟起江东。
冠裳玉帛葵丘会,骥尾追随倘许从。
瑜亮同时君与我,几时煮酒论英雄?
陆游陈亮宁卑视?卡尔中山愿略同。
已见人民昌陕北,何当子弟起江东。
冠裳玉帛葵丘会,骥尾追随倘许从。
此诗以历史人物瑜亮比照,表达了对毛泽东主席诗词中提到的对陈亮、陆游评价的共鸣。诗人以“瑜亮同时君与我”开篇,暗示自己与主席有共同的历史使命感。接着,他提出疑问,何时能像煮酒论英雄那样,与主席一同探讨国家大计。
诗人对陆游和陈亮的态度是深思熟虑的,他并未盲目贬低,而是理解并尊重他们的立场,认为他们虽有不同观点,但都是为国家和人民着想。诗人借此表达对主席观点的认同,即重视人民的力量,期待未来的子弟能够在江东崛起,如同当年的领袖人物。
最后,诗人设想在葵丘会盟般的盛大场合,自己能够追随主席的步伐,一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整首诗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冷气清金虎,兵威壮铁冠。
扬旌川色暗,吹角水风寒。
人对辎輧醉,花垂睥睨残。
羡归丞相阁,空望旧门阑。
书床镜槛,记相连斜桷。
惯见修蛾远山学。
倩青腰受简,素女开图,才凝盼,一线灵犀先觉。
新来窥宋玉,不用登墙,近在蛛丝画屏角。
见了乍惊回,点屐声频,分明睹翠帷低擢。
旋手揭,流苏近前看,又何处迷藏,者般难捉。
明湖碧浪,枉枉帆寻遍。
咫尺仙源路非远,讶杜兰香去,已隔多时,又谁料佳约三年还践。
纤腰无一把,飞入怀中,明月重窥旧面。
归去怯孤眠,镜鹊晨开,云鬓掠小唇徐染。
偏走向侬前道胜常,浑不似西窗,夜来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