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营亭子小,花柳斩新裁。
衰翁馀暇,何妨领客少徘徊。
堪叹人生离合,恰似燕莺来往,光景暗中催。
芦荻晚风起,明月满沙堆。去年秋,如此夜,有谁陪。
欲挽天河无路,满眼总尘埃。
未了痴儿官事,行止从来难定,又趣到苏台。
不作别离句,共醉十分杯。
甫营亭子小,花柳斩新裁。
衰翁馀暇,何妨领客少徘徊。
堪叹人生离合,恰似燕莺来往,光景暗中催。
芦荻晚风起,明月满沙堆。去年秋,如此夜,有谁陪。
欲挽天河无路,满眼总尘埃。
未了痴儿官事,行止从来难定,又趣到苏台。
不作别离句,共醉十分杯。
这首词以"水调歌头"为词牌,表达了作者郑雪岩在甲辰年皖山中秋之际,邀请朋友共度佳节的心境。开篇描述了他新建的小亭,花柳簇新,为聚会提供了宜人的环境。词人自嘲为衰翁,却仍不失热情,愿意借此机会与朋友们稍作停留,欣赏时光流转。
"堪叹人生离合,恰似燕莺来往,光景暗中催",词人感叹人生的聚散无常,如同燕莺的飞逝,光阴无声地流逝。接下来,他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芦荻在晚风中摇曳,明月洒满沙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感伤的氛围。
"去年秋,如此夜,有谁陪",回忆去年中秋之夜,诗人独自面对这样的美景,不禁生出孤独之感。接着,他表达了对官场事务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未了痴儿官事,行止从来难定,又趣到苏台",透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然而,尽管有诸多感慨,诗人决定放下离别的愁绪,"不作别离句,共醉十分杯",选择在当下与朋友们共饮,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