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一》
《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一》全文
清 / 郑珍   形式: 古风

近行十几日,秖如旦暮间。

远行十几日,恍若不计年。

澄澄□溪流,荡荡东去船。

寒风峭白日,萧条异山川。

高堂一片地,一刻数往还。

颜色隔千里,忽然立我前。

倚篷久惆怅,此意谁复怜。

入坐长叹息,晚炊起寒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外出十五日后的深切感受与复杂心情。诗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近行”与“远行”的时间感知差异,以及“澄澄溪流”与“荡荡东去船”的动态景象,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情感波动的氛围。

“近行十几日,秖如旦暮间。远行十几日,恍若不计年。”这两句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距离对时间感知的影响。在近处行走时,时间仿佛过得很快,只觉得仿佛一天一夜之间;而当行至远方,时间则变得漫长,似乎过了很久,甚至忘记了具体的时间流逝。

“澄澄□溪流,荡荡东去船。”这里使用了留白的手法,“□”代表被省略的部分,可能是“潺潺”或“悠悠”,以此来描绘溪水的清澈和船只的悠然前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感。

“寒风峭白日,萧条异山川。”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旅途中的自然环境,寒冷的风吹拂着,阳光显得格外刺眼,周围的山川也因为空气的稀薄而显得萧瑟,与之前所见的景色大相径庭。

“高堂一片地,一刻数往还。颜色隔千里,忽然立我前。”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即使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每过片刻,心中都会想起家中的情景,而当真正见到家人时,那种突然的亲近感让人心生感慨。

“倚篷久惆怅,此意谁复怜。”诗人独自倚靠在船篷上,心中充满了忧郁和思念,这种情感却无人能理解。

“入坐长叹息,晚炊起寒烟。”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中后的情景,虽然心中充满了疲惫和叹息,但看到家人的温暖和炊烟升起,又感到一丝安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作者介绍

郑珍
朝代:清   字:子尹   号:柴翁   籍贯:贵州遵义   生辰:1806—1864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猜你喜欢

警滞

宾主辨贵白,死生路宜分。

当克即便克,当存即必存。

直须要脱洒,如彼霁月轮。

超然物累上,无复渣滓浑。

不须事黏滞,如咬老树根。

弥年齧不断,岂不妨吾仁。

(0)

题稙庵

季鹰雅志本江湖,胡为入洛诚计疏。

一杯莼羹入归梦,岁晚仅饱松江鲈。

何如王郎十亩宅,一生江头枕江碧。

西风落日弄烟波,却笑陶朱计然策。

我来访君春已深,江花江柳翻绿阴。

相携三径拾瑶草,为问客来何苦心。

固知此事君计得,我被微官苦相逼。

劝君谨勿语弹冠,便恐纷纷北山檄。

(0)

马上见卖白莲者三首·其二

东荡百顷宽,满荡莲结花。

孤村莲荡西,茅茨吾所家。

年年红紫尽,为春留芳华。

酒船堕云锦,歌棹凌瑞霞。

只今乡闾梦,不道身风沙。

把花但三嗅,对酒长咨嗟。

(0)

赠陈签判

熠熠萤光略露荷,摇摇杯面涨金波。

受风正作团栾饮,闭户深防褦襶过。

情话想无云母隔,新篇应有雪儿歌。

揆予可讳刘郎笑,讲舌长乾鬓自皤。

(0)

题扇七首·其三

闻道广寒修月手,静看如鉴忽如眉。

即今扇里乘鸾女,解笑嫦娥不自持。

(0)

苦雨次前韵四首·其三

安排看驾趁游人,禁籞犹迟汉帝巡。

留取晚香天一笑,倩谁寄语主林神。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