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玄沙宗一禅师真赞》
《玄沙宗一禅师真赞》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根门有功,则是心外见法。

用处换机,则是问时有答。问答交驰,摸索大道。

心法对峙,破碎真如。异哉此老,超出两途。

亡僧面前,波全露水。猛虎须畔,光自照珠。

衲僧不识,如井觑驴。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是对玄沙宗一禅师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禅宗术语和形象,展现了禅师的高深境界与独特见解。

“根门有功,则是心外见法。”这句话揭示了禅宗修行的核心——通过内心的力量(根门)去理解宇宙万物(法),强调了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统一性。

“用处换机,则是问时有答。”这里描述了禅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灵活应对各种情境,即在提问与回答之间,禅师能够迅速洞察事物的本质,展现出其智慧与应变能力。

“问答交驰,摸索大道。”通过不断的对话与思考,禅师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体现了禅宗修行中对话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心法对峙,破碎真如。”这句话表达了禅师在内心深处与宇宙真理相对立,通过这种对立与融合的过程,最终达到对真如(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与破除。

“异哉此老,超出两途。”禅师以其独特的见解超越了传统思想的局限,显示出其非凡的智慧与境界。

“亡僧面前,波全露水。”在逝去的僧侣面前,禅师如同清澈的水面,映照出万物的真实面貌,体现了禅师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洞察。

“猛虎须畔,光自照珠。”在猛虎的身旁,禅师的智慧之光如同明珠般闪耀,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象征着禅师的智慧与慈悲。

“衲僧不识,如井觑驴。”对于那些未能领悟禅理的人来说,禅师的智慧犹如深井中的驴子,难以触及,强调了禅宗修行的难度与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言行举止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与独特的禅宗智慧,同时也传达了禅宗修行的精髓——通过内心的觉醒与实践,达到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送赵子固吏部帅合肥·其一

少年文价重神京,游宦还闻政有声。

南省但推韩吏部,北方犹问赵先生。

人传殿上三千牍,上喜胸中十万兵。

暂辍望郎分帅阃,淮南草木更知名。

(0)

太淑人叶氏挽词·其二

为国生贤子,三迁备母慈。

版舆崇色养,从櫜勉论思。

戏舞老莱子,平反隽不疑。

孝心天罔极,肠断蓼莪诗。

(0)

劝农

一番好雨润桑麻,和气欢声十万家。

太守劝农才出郭,老农含哺竞随车。

土膏泽泽地宜稻,云物阴阴天养花。

愿得四方无旱潦,尽教乐岁似东嘉。

(0)

九月十一日杓孙得男

郡斋弧矢记垂门,今日衰翁更觉尊。

生晚不能瞻大父,年高却幸见曾孙。

从今镜镊知无用,但喜芝兰近愈繁。

愿汝孳孳守家法,为传衣钵到仍昆。

(0)

送一老住庐山归宗·其二

啐啄同时不偶然,史君提起正当年。

向来闹市难行道,今日人天听说禅。

(0)

即事

芸芸物态见天机,静里工夫得细微。

阶下秋红千万点,游蜂一一采香归。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