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御经筵日日开,香云长绕雨花台。
百官殿上齐弹指,再见天台智者来。
对御经筵日日开,香云长绕雨花台。
百官殿上齐弹指,再见天台智者来。
这两首诗都是描绘宫廷或宗教场合的景象,但风格和主题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对御经筵日日开,香云长绕雨花台》以宫廷经筵为背景,展现了皇帝每日听讲经的庄严氛围。"雨花台"可能是宫殿名或与佛教有关的地方,"香云"象征着神圣的气息。"百官殿上齐弹指"描绘了官员们在聆听佛法时的专注与敬意,暗示着佛法的深入人心。最后一句"再见天台智者来"则表达了期待高僧如智者般再次出现的虔诚期待。
第二首诗《寄夫璞和尚(其一)》则是僧人释妙声写给另一位名叫夫璞的和尚的诗,属于私人间的书信体裁。诗中没有直接描绘经筵场景,而是通过"寄"表达情感交流,可能包含了对夫璞和尚的思念或对其修行生活的感慨。"明"代背景使得我们推测此诗可能带有明代僧侣生活的特点,但具体内容未在诗句中体现。
总的来说,两首诗虽然都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但一首侧重于皇家仪式,另一首则偏向个人情感交流,各有其独特的韵味。
步游灵岩山,陟彼涵空阁。
层峦郁深迥,结构俯寥廓。
梯石拥阑干,飞轩并崖壑。
湖光日滉漾,云气纷栖薄。
矫首纵遐观,湛宇翔群鹤。
秦淮渺何许,引领心有托。
饮饯相晤言,朋知足娱乐。
殷勤送子行,清风振台柏。
冉冉岁云暮,凄凄霜露繁。
良游岂易得,贱子亦攀援。
流飙吹我衣,植杖登高原。
平郊罗远岫,鸒斯鸣荒园。
路迥苍桧立,岩高白云屯。
寒日无留光,落叶辞本根。
万化倏荣悴,一息异朝昏。
逝者已如斯,人生岂恒存。
人生会有尽,亲友义在敦。
营营谅何为,拨弃不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