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金风夜,良宵七夕宜。
人间逢令节,天上亦佳期。
银汉填桥候,琼筵设果时。
穿针思乞巧,月影小楼移。
玉露金风夜,良宵七夕宜。
人间逢令节,天上亦佳期。
银汉填桥候,琼筵设果时。
穿针思乞巧,月影小楼移。
此诗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浪漫与温馨。首句“玉露金风夜”,以“玉露”和“金风”点明时节,营造出秋夜特有的清冷与宁静氛围。接着“良宵七夕宜”,直接点题,强调这是一个适宜庆祝的日子。
“人间逢令节,天上亦佳期。”这两句将人间与天界相联系,不仅描绘了人间的欢庆场景,也暗喻了牛郎织女在七夕这天得以相会的美好传说,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尊重与向往。
“银汉填桥候,琼筵设果时。”“银汉”即银河,“填桥候”指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这里运用了浪漫的想象,展现了七夕之夜的神奇景象。“琼筵设果时”则描绘了人间宴席上的盛况,通过“琼筵”(美酒佳肴的盛宴)和“设果”(摆放水果供奉),表现了人们对于节日的热烈庆祝。
最后,“穿针思乞巧,月影小楼移。”“穿针”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之一,象征着女子们祈求心灵手巧的愿望。“月影小楼移”则描绘了月光下小楼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诗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浪漫情怀与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衣钵西来日,师归度岭遐。
独能持大鉴,岂但照恒沙。
祝发从初地,皈心礼法华。
千灯花氏国,大叶药王家。
风静幡无影,尘空镜不瑕。
荒池惟水月,古刹自烟霞。
园入虞翻宅,山馀赵尉衙。
菩提天外树,檐卜雪中花。
僧臈曹溪水,禅风顾渚茶。
南宗诸弟子,相见具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