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而为人,形异禽兽生。
所以异者何,不越纲常行。
斯道如日光,千古同一明。
胡为舍白昼,摘埴涂冥盲。
伯夷圣人远,双瞳空晶晶。
悲风吹语断,天阔青山横。
我命而为人,形异禽兽生。
所以异者何,不越纲常行。
斯道如日光,千古同一明。
胡为舍白昼,摘埴涂冥盲。
伯夷圣人远,双瞳空晶晶。
悲风吹语断,天阔青山横。
这首诗《苦怀六首(其五)》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全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
首句“我命而为人,形异禽兽生”,诗人自问为何身为人类,却在形体上与禽兽无异,暗含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问。接着,“所以异者何,不越纲常行”则揭示了人类之所以不同于禽兽,是因为遵循着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
“斯道如日光,千古同一明”,将道德比作永恒的阳光,强调道德真理跨越时空,恒久不变。“胡为舍白昼,摘埴涂冥盲”,诗人感叹人们为何放弃光明的道德指引,而选择陷入无知与盲目之中。
“伯夷圣人远,双瞳空晶晶”,引用伯夷作为圣人的例子,表达对高尚道德品质的向往和追求。然而,“悲风吹语断,天阔青山横”两句,又描绘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似乎在说即便心中有光明,也难以在现实中传达,周围的世界广阔而冷漠。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在面对这种矛盾时的内心挣扎与思考。郑思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对人性、道德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上东门,在何所,河阳城南瀍水浒。
旧时豪华今已空,惟有当年一抔土。
闻说汉家全盛秋,门前列第皆王侯。
朱轮翠毂日来往,凝笳叠鼓长喧啾。
画栋雕檐接宫观,十里香尘飞不断。
天上频颁丹诏下,民间屡免田租半。
白发老人不识兵,闾阎小儿歌太平。
斗鸡走马寻常事,岂有纷纷愁叹声。
乞归二傅章初上,会此公卿盛供帐。
道旁观者如云屯,杂綵从车凡几辆。
韶华转眼流星过,倏忽荆棘埋铜驼。
逢萌挂冠固已矣,石勒倚啸将如何。
往事伤心难自保,惆怅东门不能道。
君不见北邙山头四五陵,玉匣珠襦委荒草。
玉环倾国姿,胎祸乱中土。
明皇开元初,德政称仁主。
后来恣贪欢,白日送歌舞。烟尘起渔阳,神京满?鼓。
幸赖肃宗贤,扶危复唐祚。
明皇亦何心,却被颜色误。
嗟哉去已远,遗恨流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