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湖山曲。羡吴儿、呼吸湖光,饱餐山渌。
世外不须论隐逸,谁似先生冰玉。
自骨冷、神清无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炯双瞳、碧色光相烛。
遗妙语,看不足。生平高节难为续。
到如今、凛凛风生,言犹可录。
不作相如封禅藁,身后谁荣谁辱。
争肯效、白头吟曲。
好与水仙为伴侣,傍西湖、湖畔修修竹。
时一酹,荐秋菊。
生长湖山曲。羡吴儿、呼吸湖光,饱餐山渌。
世外不须论隐逸,谁似先生冰玉。
自骨冷、神清无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炯双瞳、碧色光相烛。
遗妙语,看不足。生平高节难为续。
到如今、凛凛风生,言犹可录。
不作相如封禅藁,身后谁荣谁辱。
争肯效、白头吟曲。
好与水仙为伴侣,傍西湖、湖畔修修竹。
时一酹,荐秋菊。
这首《贺新郎·括东坡书林和靖诗后》是宋代词人林正大的作品,他以苏轼对林和靖诗的评述为灵感,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词中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赞美了吴地人民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将主人公比喻为“先生冰玉”,强调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生长湖山曲”开篇即点出环境的清幽,接着通过“羡吴儿”表达对这种生活的羡慕。词人称赞“先生”不求隐逸,却自带出尘之气,双瞳碧色,犹如烛照,留下深刻印象。“遗妙语,看不足”则表达了对先生智慧言语的欣赏,意犹未尽。
下片转而歌颂“先生”的高洁品行,即使在世俗眼中难以延续,但其精神犹在,令人敬畏。词人表示不愿效仿世俗功名,宁愿像林和靖那样与山水相伴,与西湖边的修竹为友,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最后,以“时一酹,荐秋菊”收尾,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词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