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学士居茅屋,锦里先生过草堂。
淼淼龙池接沟水,啾啾雀树隐邻墙。
何人问字能携酒,有子摊书解满床。
巴曲肯来收下里,楚歌还拟和沧浪。
碧山学士居茅屋,锦里先生过草堂。
淼淼龙池接沟水,啾啾雀树隐邻墙。
何人问字能携酒,有子摊书解满床。
巴曲肯来收下里,楚歌还拟和沧浪。
这首明代杨慎的《张崇象新居》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居的画面。首句“碧山学士居茅屋”点出主人公张崇象身处青山环绕的简朴住所,显示出其淡泊名利的学者风范。次句“锦里先生过草堂”则借锦里之名,暗示张崇象的邻居或是来访者身份尊贵,与他的草堂形成对比。
“淼淼龙池接沟水,啾啾雀树隐邻墙”两句通过描绘龙池沟水的流淌声和邻家雀鸟的鸣叫,营造出宁静而自然的环境,展现出诗人对张崇象生活环境的喜爱和赞赏。接着,“何人问字能携酒,有子摊书解满床”描绘了友人来访,探讨学问并共饮的场景,体现了学术交流的温馨氛围。
最后两句“巴曲肯来收下里,楚歌还拟和沧浪”以巴蜀的民歌和楚地的歌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希望张崇象能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悠然自得地生活,享受音乐和文学的乐趣。整首诗以景写人,寓情于境,展现了张崇象新居的闲适与文人的雅趣。
金粟缀仙树,玉露浣人愁。
谁道买花载酒,不似少年游。
最是宫黄一点,散下天香万斛,来自广寒秋。
蝴蝶逐人去,双立凤钗头。向尊前,风满袖,月盈钩。
缥缈羽衣天上,遗响遏云流。
二十五声秋点,三十六宫夜月,横笛按伊州。
同蹑彩鸾背,飞过小红楼。
自古贤能,壮岁飞腾,老来退闲。
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愤,日就衰残。
麋鹿难驯,金镳纵好,志在长林丰草间。
唐虞世,也曾闻巢许,遁迹箕山。越人无用殷冠。
怕机事缠头不耐烦。
对诗书满架,子孙可教,琴樽一室,亲旧相欢。
况属清时,得延残喘,鱼鸟溪山任往还。
还知否,有绝交书在,细与君看。
将军报书切,高卧起螭蟠。悲欢离合常事,知己古为难。忆昔草庐人去,郁郁风云英气,千载到君还。歌吹展江底,长铗不须弹。
路漫漫,天渺渺,与翩翩。西风鸿鹄,一举横绝碧云端。自笑鹡鸰孤影,落日野烟原上,沙晚不胜寒。后夜一相意,明月满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