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危路忽穷,投宿值樵翁。
鸟下山含暝,蝉鸣露滴空。
石门斜月入,云窦暗泉通。
寂寞生幽思,心疑旧隐同。
缘危路忽穷,投宿值樵翁。
鸟下山含暝,蝉鸣露滴空。
石门斜月入,云窦暗泉通。
寂寞生幽思,心疑旧隐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漂泊的旅人在山中寻找住宿的情景。开篇“缘危路忽穷,投宿值樵翁”两句,表达了行者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走得困难,只能找到樵夫的简陋居所暂时栖息。接下来的“鸟下山含暝,蝉鸣露滴空”写出了傍晚时分,鸟儿归巢,蝉虫鸣叫,环境显得宁静而又有些许萧瑟。
“石门斜月入,云窦暗泉通”两句,则描绘了夜幕降临,大自然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月光透过石门洒入,云雾缭绕间隐约可见泉水流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寂寞生幽思,心疑旧隐同”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深沉思念和对过往记忆的怀疑与共鸣。这里的“寂寞”形容了一种孤独而又深远的情感,而“幽思”则是这种情感引发的深邃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深刻观察和艺术加工。
小小古晏城,西对华不注。
昔之晋郤克,逐马匝此处。
我行实已懒,解鞍歇薄暮。
鸱枭啸其群,老乌守枯树。
不见古人迹,断碑委樵路。
手摸苔藓痕,字句读未误。
平仲之采地,缅然起思慕。
奈何千载后,芜没如野戍!
相望有远山,恐是齐朝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