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期还过,分龙候正回。
旦明希沛泽,堀堁镇扬埃。
德水真灵矣,甘膏冀霈哉。
亦知迟节气,何以救麰䅘。
云望目惟倦,景攀兴转灰。
名山权阁笔,匪为豫游来。
十日期还过,分龙候正回。
旦明希沛泽,堀堁镇扬埃。
德水真灵矣,甘膏冀霈哉。
亦知迟节气,何以救麰䅘。
云望目惟倦,景攀兴转灰。
名山权阁笔,匪为豫游来。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主题为“诣玉泉祈雨”,描绘了皇帝前往玉泉祈求降雨的情景与心境。
首句“十日期还过,分龙候正回”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皇帝在经过十日的等待后,来到玉泉,期待着分龙(传说中的降雨神兽)归来。接下来的“旦明希沛泽,堀堁镇扬埃”描绘了清晨时分,皇帝希望得到如沛泽般的雨水,以滋润大地,消除尘埃。
“德水真灵矣,甘膏冀霈哉”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与对自然之恩赐的敬畏。皇帝认为雨水如同上天的恩赐,是真正的灵物,他期盼着能够得到如甘露般的雨水,普降大地,解除旱情。
“亦知迟节气,何以救麰䅘”则反映了皇帝对时节与农业的深刻理解。他知道时节的迟早对于农作物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祈求雨水,希望能够挽救即将枯萎的作物。
“云望目惟倦,景攀兴转灰”描绘了皇帝在等待过程中内心的疲惫与焦虑,以及对云彩和日影变化的观察。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皇帝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对民众生活的关切。
最后,“名山权阁笔,匪为豫游来”表明了皇帝此行并非为了游玩,而是出于对国家民生的深切关怀,希望通过祈雨来解决干旱问题,保障农业生产,体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与担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皇帝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以及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祈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