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在吾目,秋色远接应。
谁招天外翠,来作窗中靓。
娟娟初画眉,盈盈独临镜。
云去物象空,月出心源莹。
我欲往从之,有客誇捷径。
洗耳复洗耳,松风入清听。
终南在吾目,秋色远接应。
谁招天外翠,来作窗中靓。
娟娟初画眉,盈盈独临镜。
云去物象空,月出心源莹。
我欲往从之,有客誇捷径。
洗耳复洗耳,松风入清听。
这首诗《独坐》由金代诗人程自修所作,描绘了诗人独自静坐时内心与外界的交融与思考。
首句“终南在吾目”,以终南山作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接着“秋色远接应”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情感的呼应,展现出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之美。
“谁招天外翠,来作窗中靓”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远处的翠绿山色比作是被邀请进入室内,为室内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诗人心境的契合。
“娟娟初画眉,盈盈独临镜”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化妆的场景,这里的“娟娟”、“盈盈”不仅形容女子的美丽,也暗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与丰富。
“云去物象空,月出心源莹”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心灵的联系,云散之后,万物显得更加清晰,月亮升起,心灵如同明镜一般清澈明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纯净。
最后,“我欲往从之,有客誇捷径。洗耳复洗耳,松风入清听”展现了诗人想要深入探索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想法,同时也借由“洗耳”这一动作,强调了倾听自然与内心声音的重要性,而“松风入清听”则以松林中的风声,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之音的深深沉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内心纯净的追求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宵寒卧增裯,昼寒起增衣。
何如负暄乐,高堂日晖晖。
引光扉尽辟,追影榻屡移。
妙趣久乃酣,瞑目潜自知。
初如拥红炉,冻粟消顽肌。
渐如饮醇醪,暖力中融怡。
欠伸百骸舒,爬搔随意为。
稍回骄佚气,顿改酸寒姿。
薰然沐慈仁,天恩岂余私。
愿披横空云,四海同熙熙。
矫首望扶桑,倾心效园葵。
蒙庄叹隙驹,孔圣悲逝川。
百年生有涯,万感情无边。
贤愚真唯阿,系心同一缘。
内热蛊其中,伊谁肯求痊。
乐哉今日游,众宾肃初筵。
社樗间群材,嫫母参众妍。
谑弄既莞尔,献酬亦颓然。
胡为发争端,咄咄论深禅。
击水但增波,止薪自无烟。
便应三宜休,敢论四不迁。
公如高车驰,扬尘绝通廛。
我如驭小驷,交绥已回旋。
初谋不自量,取困大敌前。
金化质不亡,冰融水非坚。
市门有真楼,相从待他年。
化工吝幽香,斑斑被花木。
氤氲寒岩桂,高韵盖群馥。
无人尽日芳,守志何幽独。
士介耻求知,女贞惭自鬻。
凄凉楚山秋,樛枝吐金粟。
浅水映轻明,微飙发含蓄。
楼端静忽闻,马上遥相逐。
踟蹰为延伫,但见林峦绿。
瓶罂谁折赠,清芬閟庐屋。
久处不自知,乍至弥郁郁。
客悲芳岁暮,梦绕寒溪曲。
长吟小山词,古意恐难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