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鸣鸠只好音,谁家孝妇有冤心。
古来禋祀关仍叔,今日兵饥忆华歆。
王制不堪乖用仂,春秋从此却书霖。
君诗好似灵湫水,清绝无人测浅深。
何处鸣鸠只好音,谁家孝妇有冤心。
古来禋祀关仍叔,今日兵饥忆华歆。
王制不堪乖用仂,春秋从此却书霖。
君诗好似灵湫水,清绝无人测浅深。
这首宋诗《次韵晦父喜雨诗》是曹彦约所作,诗人以鸣鸠之鸣声和孝妇冤情为引子,表达了对古代祭祀传统与现实困境的思考。他提到古人祭祀时会想到仍叔(可能是对礼制的尊重),而今时战乱频仍,人们忆起华歆(可能指贤臣的和平理想)。诗人批评王制在乱世中难以遵循,感叹春秋以来的战争导致雨水减少,如同国家陷入干旱。
接着,诗人赞赏晦父的喜雨诗犹如灵湫水般清澈,深邃难测,暗示诗中的哲理犹如深渊,需要仔细品味。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探讨了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体现了宋诗的意蕴深远和含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