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巍城城上楼,俯吞珠海挹丹丘。
晓分若木三更日,雨送桄榔六月秋。
库耸云端擎宝黛,印浮江面浣清流。
漫从直北论邹鲁,且看天南别有洲。
山上巍城城上楼,俯吞珠海挹丹丘。
晓分若木三更日,雨送桄榔六月秋。
库耸云端擎宝黛,印浮江面浣清流。
漫从直北论邹鲁,且看天南别有洲。
这首诗描绘了镇海楼的壮丽景象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首句“山上巍城城上楼,俯吞珠海挹丹丘”以雄伟的笔触勾勒出山城楼阁的壮观,俯瞰大海,汲取丹丘之气,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与开阔的视野。
接着,“晓分若木三更日,雨送桄榔六月秋”两句,运用神话中的“若木”与自然界的“桄榔”,以及季节变换的意象,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早晨如同神话中的若木之光,照亮三更的夜空;六月的雨季,仿佛为桄榔树带来了凉爽的秋意,细腻地描绘了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观。
“库耸云端擎宝黛,印浮江面浣清流”则进一步展现了镇海楼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色。山上的仓库高耸入云,仿佛托举着珍贵的宝石与黛色的山峦;江面上的倒影如同清洗过的清澈流水,生动地描绘了水天一色的美景。
最后,“漫从直北论邹鲁,且看天南别有洲”表达了诗人对镇海楼所在之地的独特见解。他不满足于传统的文化比较(直北的邹鲁之地),而是赞叹于南方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暗示了镇海楼及其周边环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自然美,超越了传统观念的局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镇海楼的壮丽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历史与人文的独到见解。
江郭梅已白,飞霜肃严冬。
故人惜短景,握手龙门东。
群壑倏暝色,虚亭寒夜空。
明灯照孤月,相对情未终。
明发忽惆怅,拂衣如飘风。
长天西北倾,三山落云中。
中有淡荡人,孤高含清真。
三年阔风采,百里悲胡秦。
前日游远方,登堂别严亲。
出门向西笑,逸气凌秋旻。
雪度日边棹,风吟江上蘋。
清诗落吴楚,此地生阳春。
郢曲和者稀,剑歌不复陈。
归来使酒气,酒酣气益振。
青楼唤歌舞,日见罗衣新。
却笑相如宅,凄凉四壁尘。
交欢徒结面,肝胆向谁陈。
因子写远意,风期越江滨。
古磴入幽洞,危亭俯层巅。
昔闻魑魅居,幻作兜率天。
生平爱奇观,双屐劳攀缘。
安知穷海陬,有此佳山川。
凉秋天宇晶,四壁无浮烟。
凭高送远目,海色清无边。
开筵荐芳樽,拂石看名镌。
登临惬素赏,感槩伤华颠。
一丘志未酬,百虑纷相牵。
日夕返吾策,高怀徒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