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遗日月,原上感年华。
久旱无场藿,重阳有野花。
萧萧几家静,脉脉一歧赊。
向晚悠然去,秋风马尾斜。
闭门遗日月,原上感年华。
久旱无场藿,重阳有野花。
萧萧几家静,脉脉一歧赊。
向晚悠然去,秋风马尾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原上》,描绘了作者闭门独处时的感受和所见景色。首句“闭门遗日月”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只剩下日月相伴。次句“原上感年华”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原野上的景象触动了他对岁月的思考。
接下来,“久旱无场藿,重阳有野花”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久旱之后,田间的藿草不再茂盛,但重阳时节仍有野花点缀,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季节的更迭。
“萧萧几家静,脉脉一歧赊”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寥寥几家房屋静悄悄,小径曲折,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绪的深远。
最后两句“向晚悠然去,秋风马尾斜”以景结情,傍晚时分,诗人独自骑马离去,秋风吹过,马尾随风飘动,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传达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感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