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初怀诏下天街,红烛相随御史来。
场屋喜遵新定格,朝廷思见已成材。
诛锄险异归平坦,洗濯英华出草莱。
文藻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骞回。
忆初怀诏下天街,红烛相随御史来。
场屋喜遵新定格,朝廷思见已成材。
诛锄险异归平坦,洗濯英华出草莱。
文藻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骞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名为《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其一)》。诗中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京城接受皇帝诏命的情况,以及他对即将到来的朝廷考试充满信心。
"忆初怀诏下天街,红烛相随御史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接到皇帝诏书的记忆,那时的场景是皇帝的使者带着红色的蜡烛,象征着权威和正式性。
"场屋喜遵新定格,朝廷思见已成材。"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充满期待,他相信自己已经具备了合格的能力和素质,是朝廷所渴望的人才。
"诛锄险异归平坦,洗濯英华出草莱。" 诗中的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状态,即通过考试将不平、不正的现象纠正过来,使得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展现他们的才能。
"文藻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骞回。"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儒家学说的重视,以及他希望自己能像古代贤才一样,为国家所用,并以此为荣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考试的期待,展现了对个人才能的自信以及对仕途生活的热爱。
滚滚白云压驴背,鞭指关城在云内。
连山万里倒捲回,黄河天上奔腾会。
春风城上捲红旗,桃花无主出城飞。
城边老人自叹息,贼破城空燕语稀。
当时十万貔貅卒,大将桓桓柏与日。
请缨慷慨祖金吾,厉齿磨牙思嚼贼。
一锋数骑未叩门,督师先渡夏阳奔。
借问归人督师谁,传庭其名姓是孙。
可怜千里金城地,拱手授受而已矣。
既据长山天下头,席捲燕京势披靡。
君亡臣走社稷墟,祖始秦关各处逋。
壮哉百二之天险,屹屹当关无一夫。
南人乘船类车两,直骤天堑孤情壮。
北人车两类乘船,长路崎岖出万状。
有时横风大浪作,舟出浪尖坐天上。
卒焉一蹶不可持,倒落深潭三百丈。
吁嗟游子勿沮丧,愿息长风平大浪。
康庄安吉日华高,如照江南朱雀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