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处曾探。量泉惠麓,踏藓灵岩。
多少吴娃,明妆倚舫,玉面乘篮。秧田竹屋芦帘。
指归路、垂虹旧谙。瑟瑟波摇,弯弯月唱,好个江南。
佳处曾探。量泉惠麓,踏藓灵岩。
多少吴娃,明妆倚舫,玉面乘篮。秧田竹屋芦帘。
指归路、垂虹旧谙。瑟瑟波摇,弯弯月唱,好个江南。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佳处曾探。量泉惠麓,踏藓灵岩",开篇即点出探寻佳处的主题,"量泉惠麓,踏藓灵岩"描绘了探访山间美景的情景,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接着,词人以"多少吴娃,明妆倚舫,玉面乘篮"描绘了江南女子的生动形象,她们或倚靠在小船之上,或乘坐篮筐,与自然和谐共存,展现出江南女子的柔美与灵动。"秧田竹屋芦帘"则进一步勾勒出江南乡村的生活场景,绿意盎然的秧田、竹屋和芦帘,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指归路、垂虹旧谙",词人通过"垂虹"这一意象,不仅指出了归途的方向,也暗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瑟瑟波摇,弯弯月唱",最后两句以动态的波浪和静谧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将江南夜晚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通过对江南山水、人物、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