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临溪水,幽然绝世尘。
庭空云拂席,窗迥鸟窥人。
挥麈天花落,鸣琴月色新。
寥寥何所诣,閒坐看松筠。
僧舍临溪水,幽然绝世尘。
庭空云拂席,窗迥鸟窥人。
挥麈天花落,鸣琴月色新。
寥寥何所诣,閒坐看松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僧舍生活图景。首句“僧舍临溪水,幽然绝世尘”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嚣的特点,溪水潺潺,仿佛是自然界的乐章,为僧舍平添了几分静谧与超凡脱俗之感。
接着,“庭空云拂席,窗迥鸟窥人”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灵与和谐。云朵轻拂过僧舍的地面,如同天上的使者在与人间交流,而窗外的鸟儿似乎也对这清净之所产生了好奇,窥视着屋内的一切。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僧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挥麈天花落,鸣琴月色新”则将画面推向了另一个层次。挥麈(拂尘)的动作,既体现了僧人的闲适与自在,又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花落的声音,与月色的清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氛围。这里不仅有自然界的美,更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体验。
最后,“寥寥何所诣,閒坐看松筠”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与赞美。寥寥数语,却蕴含了深邃的哲理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僧人或许正通过观察松竹,体悟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永恒,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超脱。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智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和谐与精神追求的僧舍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与赞美。
俯仰隘九州,思欲凌风翔。
讵知蓬莱居,宛在东风傍。
流耀敞閟室,倒影笼虚房。
方扉荫弱木,圜枢结抟桑。
爰有两仙人,伉俪坐中央。
被以清霓衣,袭以绛霞裳。
扬眉粲玉色,笑语芝兰香。
九天降灵气,万象蔼春阳。
蟠桃灼其花,珠树弄其芳。
初疑郁宵馆,复似太微堂。
金童剧西偏,玉女戏东厢。
左待白麟脯,右挹玄露浆。
奏以养生篇,侑以却老方。
永延金石寿,天地同其长。
长风沙,风高沙阔天无涯。
红云画舫摇双橹,宦游几见芦花飞。
芦花飞,映晴雪,身世飘零不须说。
四海皆兄弟,无端对面分秦越。
丈夫莫学冷煖情,襟怀磊落肝胆明。
明朝去作朱幡守,万树巴山隔帝京。
回首长风沙外程。
长淮南北知几州,寿阳还在淮西头。
昔年此郡屡反覆,秪怜淮水惟东流。
版图一朝归上国,亟为遗民救颠踣。
抡材谁复叹贤劳,入幕况闻优赞画。
延陵季子千载名,今君秀拔真后生。
平生操履果何似,朱丝弦直冰壶清。
江南迁客多如雨,老幼扶携适玆土。
间关来就衽席安,慰劳已忘行役苦。
就中窜逐谁最贫,石屏孙子林泉人。
袖有文章贱如土,眼看甑釜空生尘。
秋风一夜振林薄,毛骨萧森叹非昨。
千里虽殊骥尾蝇,此身却愧鸡群鹤。
扁舟汴水行复溯,肝胆峥嵘向君露。
人生离合不可期,青眼何时重相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