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常军路极逶迤,半络山村半水陂。
精卫未能填大海,杜鹃只解避深枝。
岂应徐晃军都懈,漫笑岑彭令不移。
我抱凄凉开府恨,登楼凝望远云垂。
松常军路极逶迤,半络山村半水陂。
精卫未能填大海,杜鹃只解避深枝。
岂应徐晃军都懈,漫笑岑彭令不移。
我抱凄凉开府恨,登楼凝望远云垂。
此诗以哀江南为题,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苍凉悲壮的画面。首句“松常军路极逶迤”,以松树象征坚韧与不屈,军路蜿蜒曲折,暗示战争的艰难与漫长。接着“半络山村半水陂”描绘出战场周边的环境,既有村庄的宁静,又有水边的险峻,营造出一种复杂多变的氛围。
“精卫未能填大海,杜鹃只解避深枝”两句运用了精卫填海和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克服困难、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精卫虽有填海之心,但力量有限;杜鹃啼血,却只能躲避深枝,无法改变命运。这两句寓含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岂应徐晃军都懈,漫笑岑彭令不移”则通过历史人物徐晃和岑彭的故事,表达了对战争中将领精神状态的思考。徐晃坚守阵地,岑彭则可能有所动摇,诗人借此探讨了在逆境中保持坚定意志的重要性。
最后,“我抱凄凉开府恨,登楼凝望远云垂”直抒胸臆,诗人面对凄凉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开府(建立政权)的遗憾和对远方的深深忧虑。登高望远,云雾缭绕,既象征着迷茫与未知,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以及自我命运的深刻思考。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跛躄废人事,来投大士家。
清谈半窗月,澹坐一杯茶。
燕豆来霜果,鸲瓶浸腊花。
葭浮才一日,芳思已无涯。
莲花出自淤泥中,过眼嫣然色即空。
争似泥涂隐君子,褐衣怀玉古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