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爱儒术,迥出高皇先。
草草札数行,感激令人传。
毋与穷寇争,赤眉吾自鞭。
饱逸待饥劳,非敢诸将烦。
始虽垂翅归,终则奋翼前。
东隅炤偶失,收效桑榆颠。
尔我君与臣,如人父子间。
何嫌复何疑,而有惧意焉。
豆粥燕蒌亭,麦饭滹沱干。
厚意久不报,迄今铭肺肝。
得陇复望蜀,人苦知足难。
每一发兵符,头须为皓然。
司马习步骑,水战非所娴。
一繇征南公,重我荆门权。
将军今老矣,乃犹枕戈眠。
中夜谁爬搔,背痒绝可怜。
笔与舌互用,真意浮其端。
词令妙天下,文彩如龙鸾。
世祖爱儒术,迥出高皇先。
草草札数行,感激令人传。
毋与穷寇争,赤眉吾自鞭。
饱逸待饥劳,非敢诸将烦。
始虽垂翅归,终则奋翼前。
东隅炤偶失,收效桑榆颠。
尔我君与臣,如人父子间。
何嫌复何疑,而有惧意焉。
豆粥燕蒌亭,麦饭滹沱干。
厚意久不报,迄今铭肺肝。
得陇复望蜀,人苦知足难。
每一发兵符,头须为皓然。
司马习步骑,水战非所娴。
一繇征南公,重我荆门权。
将军今老矣,乃犹枕戈眠。
中夜谁爬搔,背痒绝可怜。
笔与舌互用,真意浮其端。
词令妙天下,文彩如龙鸾。
此诗《咏史三十一首(其十)》由清代诗人黄毓祺创作,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对古代帝王与臣子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忠诚、智慧和历史教训的反思。
首句“世祖爱儒术,迥出高皇先”,开篇即点明主题,赞扬了某位帝王(世祖)对儒家学问的热爱,超越了之前的帝王(高皇)。接着,“草草札数行,感激令人传”描绘了这位帝王以简短的札记表达情感,感动人心的情景。这反映了帝王对臣子的激励与信任,以及臣子的忠诚与感激之情。
“毋与穷寇争,赤眉吾自鞭”一句,借用了历史上的典故,暗示帝王在面对强敌时,应采取策略而非硬碰硬,表现出深谋远虑的智慧。接下来,“饱逸待饥劳,非敢诸将烦”强调了帝王在战略部署上应考虑全局,避免过度依赖将领,体现了对整体局势的把控能力。
“始虽垂翅归,终则奋翼前”通过比喻,表达了即使开始遭遇挫折,最终也能振作起来,取得胜利的决心。这一句蕴含了对逆境中坚持与努力的肯定。紧接着,“东隅炤偶失,收效桑榆颠”进一步阐述了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也能找到转机,最终实现目标的道理。
“尔我君与臣,如人父子间。何嫌复何疑,而有惧意焉”则揭示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如同父子一般,强调了相互间的信任与理解,反对无端的猜疑与恐惧。这种关系的建立对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至关重要。
“豆粥燕蒌亭,麦饭滹沱干”描绘了简朴的生活场景,象征着帝王与臣子共同面对困难,同甘共苦的精神。这不仅是物质上的节俭,更是精神上的团结一致。
“厚意久不报,迄今铭肺肝”表达了对帝王深厚恩情的铭记,强调了忠诚与感恩的重要性。即使时间流逝,这份感激之情依然铭记于心。
“得陇复望蜀,人苦知足难”引用成语,警示人们即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难以满足,提醒了知足常乐的道理。最后一句“每一发兵符,头须为皓然”则反映了帝王在决策时的艰难与压力,即使白发苍苍,仍需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
“司马习步骑,水战非所娴”提到不同将领擅长不同的军事技能,强调了团队协作与各司其职的重要性。接下来,“一繇征南公,重我荆门权”表明了对某位将领(征南公)的信任与委任,体现了对军事战略的重视。
“将军今老矣,乃犹枕戈眠”描绘了一位年迈将军仍然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挑战的形象,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持续关注。最后,“中夜谁爬搔,背痒绝可怜”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深夜难以入眠的困扰,同时也暗示了对国家事务的忧虑与责任感。
“笔与舌互用,真意浮其端。词令妙天下,文彩如龙鸾”总结了帝王与臣子之间沟通的艺术,强调了言辞的力量与智慧。通过巧妙的言辞,不仅能够传达真实意图,还能展现出华丽的文采,如同龙凤般高贵与优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与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帝王与臣子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及忠诚、智慧、责任与历史教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首对历史的赞美,也是对人性、道德与领导艺术的深刻探讨。
壁立万仞清流山,横截万古清流关。
人间险固不可少,老天生此青孱颜。
平生细读五朝史,柴郎亦是奇男子。
斩关缚取二将军,点捡真人入驱使。
我来吊古当穷冬,阴崖草木号天风。
当时战处杳无迹,惟有明月留山中。
圣代车书会同久,此地无劳置官守。
长歌一曲下关来,夜市还沽酿泉酒。
巍巍武昌城,屹立江汉隅,中有太守专城居。
太守北来江水寒,正直不忧行路难。
太守南归春已老,一道欢声动鱼鸟。
武昌城中官长多,能事不受相撝诃。
终岁足鱼米,父老歌逶迤。
人言太守能赋诗,太守不似元微之。
江城坐治已閒暇,一篇往往传京师。
古来儒吏亦何有,今见风流武昌守。
相逢一别会何时,目送飞鸿过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