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西望如沧溟,木落霜寒波更清。
闻道是中多巧石,明朝岂用劳生灵。
晚风作恶蛟鼍走,摇荡乾坤洗星斗。
大隐乘舟不见人,而今盗贼为渊薮。
太湖西望如沧溟,木落霜寒波更清。
闻道是中多巧石,明朝岂用劳生灵。
晚风作恶蛟鼍走,摇荡乾坤洗星斗。
大隐乘舟不见人,而今盗贼为渊薮。
这首元代曹伯启的《夜宿太湖岸》描绘了夜晚太湖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太湖西望如沧溟”,以大海比喻湖面的广阔无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太湖的浩渺之景。接着,“木落霜寒波更清”描绘了秋意渐浓,湖水因霜降而显得更为清澈冷冽。
诗人听闻太湖中藏有许多奇形怪石,不禁想象明日或许无需人力开采,自然之美足以令人惊叹。“晚风作恶蛟鼍走,摇荡乾坤洗星斗”运用夸张手法,写晚风吹动湖面,仿佛蛟龙鼍怪在游动,天地间星辰倒映其中,增添了神秘与动态感。最后两句“大隐乘舟不见人,而今盗贼为渊薮”,借景寓言,暗示虽然此处景色优美,但世间仍有不轨之人,隐喻世事的复杂与人心难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元代文人既向往自然又关注世事的双重情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