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沿溪一径斜,绿荫垂柳是谁家。
重来不见桃源树,何处东风问落花。
芳草沿溪一径斜,绿荫垂柳是谁家。
重来不见桃源树,何处东风问落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乡村景象。首句“芳草沿溪一径斜”,以“斜”字巧妙地勾勒出小径蜿蜒曲折的动态美,与“芳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绿荫垂柳是谁家”,通过“垂柳”这一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村庄的存在,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微风吹动柳叶的声音,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诗的后两句“重来不见桃源树,何处东风问落花”则转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追寻。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象征着理想或避世之地的“桃源树”,但“重来不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可得的遗憾。最后一句“何处东风问落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东风以情感,它似乎在询问飘落的花瓣,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霜清木落,深院帘栊静。
池面卷烟波,莹香水、一奁明镜。
修筠拂槛,疏翠挽婵娟,山雾敛,水云收,野阔江天迥。
红消醉玉,酒面风前醒。
罗幕护轻寒,锦屏空、金炉烬冷。
星横参昂,梅径月黄昏,清梦觉,浅眉颦,窗外横斜影。